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寒风中,有这样一群二航人

发布时间:2008-05-20阅读次数:

寒风中,有这样一群二航人

江海涛

 

    十二月的东北大地,天寒地冻,许多地方都被冰雪覆盖,来自南方的二航水工人却依然奋斗在这里。以下是笔者不久前北方之行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丹东位于辽宁省境内的鸭绿江畔,和朝鲜隔江相望。在丹东港区码头的建设现场,可以看到全身上下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在船上爬上爬下,那就是在摄氏零下15度仍然坚持作业的航工桩五员工。远远望去,好像是一些“棉团”在活动,显得有些滑稽,走近些就可以看到,他们头上戴着两顶帽子(一顶棉帽子,一个包裹着脸的帽子),身上穿着两件棉袄(一件棉大衣,一件贴身的棉袄),手上戴着两层手套(一双棉手套,一双皮手套),实在是天气太冷了,不这样不足以抵御寒风的侵袭。

 

    在北方施工,一个大问题就是食。由于北方气候寒冷,蔬菜极度缺乏,而船上买菜不方便,常常是很多天才能够买一次,如何把买回来的蔬菜储藏起来,就是一个难题,放得不好就会被冻坏。船员们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法子——给菜盖上棉被保温,这样一次可以多买也不会变坏。

    吃饭的时候,船员们都拿出大钵子盛饭,我还在心里嘀咕,吃得了那么多吗?负责现场指挥的沈艳林队长笑着说:“北方冷,不多吃点抗不住寒冷。我以前在江阴吃饭也是用小碗,现在改成大钵子了……”

    在寒冷的鸭绿江上施工,除了气温低,更要命的是经常刮风,这给现场员工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住宿条件差一点的方驳上,放一盆水在房间里,第二天会结冰。水管被冻住了,下水道被冻住了,浴室、厕所都没有办法用,洗澡成为了船员们的奢望,只有等到下班了到镇上的浴室去洗,既不方便又贵,来回路费和洗澡费加起来,洗一次澡要50元,这恐怕是船员们记忆中最贵的澡了。

 

    这里所谓的“行”,不是“行走”,而是“行动”。船的四周都被流冰包围,行走是不可能的事。在船上即使这么困难这么艰苦,员工们依然在坚持作业。桩五吊桩的时候,卡环都被冻住了,为了解开卡环,用大锤震松动之后才能解开。有几名船员病了,由于船上人手不够,他们仍然坚持做事,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坚持不懈的工作,这才有了打165根桩的成绩,这才有了当地人说的“你们真厉害,这么冷还在干活……”

 

    “无情未必真豪杰”,长期出差,最牵挂的还是家里的亲人。航工桩五的轮机长易新建是个三十来岁、略有些腼腆的年轻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通过自己的苦干、巧干,把船上的设备管理得服服帖帖,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提到家庭,说得最多的是“对他们愧疚太多”,上次小孩生病,自己却在遥远的北方施工,没有办法回家,唯一的安慰是电话联系。他说得很实在:“我要对家庭有一份责任感,就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而稳定的收入靠的是自己努力工作,每个人把事情做好,企业才会有效益,个人才会有回报……”

 

    在大连施工的航工起二船队目前正在抓泥,起二的船长刘永胜、轮机长姜德峰都是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有两三年带“长”的资历,算是年青的“老革命”了。在握手的时候,他们的手有力而粗糙,这哪里是一个年轻人的手呀?手上有虽然经过精心洗涤但仍然无法洗净的油污,老茧、伤痕、裂口杂乱地分布在手上,如果光看手,谁都不会相信它的主人不到三十岁。长年在船上辛苦地工作,才会有这样的手。

    这些年起二船队在他们的带领下,一直在北方施工,只要条件具备,他们一直是坚持二十四小时轮班作业,获得了业主的好评。

    此次北方之行,本来还想到起二船队的泥驳上去慰问的,因为临行前,公司书记邵平一再交代要将问候带到船上,结果因为风浪太大,只好作罢。短短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有这样的员工,有这样的精神,企业何愁没有发展呢?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