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七遍与吃十二颗花生米
□黄憬慧
有两则故事给我启示颇深:一是中国留日学生在餐馆打工洗盘子,按行规,盘子要洗七遍,中国留学生很快聪明地发现,洗五遍或六遍的盘子看上去也很干净。之后,他的高效率得到了老板的奖赏,于是,有日本学生向他讨教快速的方法,结果是我们的留学生被老板解雇了不说,更糟糕的是他再换家餐馆洗盘子时,也遭到了拒绝,原因是少洗了一至二遍的做法业内不认可。每当有新的同胞走向洗盘子的岗位时,他都会痛心疾首地告诫他们:一定要洗七遍啊!
另一则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年轻时体质较弱,在延安时,由于工作劳累,经常昏倒。晚年他在总结自己能活到九十高寿的经验时说:除积极享受工作的乐趣外,还听取了保健医生每日吃十二颗花生米的建议,身体感到不适时,就减三、四颗,好点了就又恢复到十二颗,几十年如一日。
盘子人人都会洗,花生米人人都吃过。精美的日本货畅销全球和这个国家“盘子要洗七遍”的思维方式一定有关联;高寿的陈云和每天“吃十二颗花生米”的习惯肯定也有关系。
我相信,习惯真的有神奇的力量。
意识到女儿生活中有许多坏习惯,我就喜欢用这样的事例和我自己失败的教训循循加以启迪。一年前,当我准备把擦鞋的事交给她自己做时,女儿很爽快地答应:很简单嘛!可三天都没坚持住,我说一次,她擦一下,而且又不洗抹布。反复几次之后,我决定每天督促她做这件事:把鞋擦干净的同时,把抹布洗干净。有时,看着还算干净的鞋子,她说今天鞋子干净的,可以不擦,我说不行。有一天,她很恼怒,说我太刻板,生活得很累,同学的家长没你这样的,甚至说:“一切皆有可能选择,妈妈没法选择,否则,我绝不钻在你的肚子里生根发芽。”我不理睬,恩威并施,办法用尽。
现在她擦鞋根本不需要我的提醒,有时甚至把我的鞋也擦了。有次从学校回来,她兴奋地告诉我,同学老师都赞赏她鞋子的光亮,我问她现在擦鞋感觉如何?她说,习惯了,还调侃说自己以后的职业如果是擦鞋博士,我就是擦鞋的博士生导师。举一反三,看她的作业,抹的玻璃,拖的地,整理的书桌,自己梳的头,什么时候都是清清爽爽。
那个过程我和她都很艰难。
联想到我们工作生活中许多日常事务,有规定有规则,就是在“洗”的时候,在“吃”的时候,人为地加入了个人的意志。在企业管理中,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在一些国企,如果有人长期“刻板”地坚持“洗七遍”和“吃十二颗”的办事方式,提拔、评先你永远没份,甚至是要被耻笑为另类的,这样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不少。
看看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且长得大、活得久的企业,哪个不是从每个细节把握“刻板”的做法的;看看那些浑身散发活力的人,哪个不是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好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人追求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遵循做事一定要“洗七遍”和几十年如一日“吃十二颗花生米”的做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认可,从概念化的“讲”抓质量开始转化为从细节着手“做”质量,应该是个务实的进步。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