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怀念
李霞
局报原主编黄腊贵老师逝世已一年了。很多次想起他,待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写些什么。我记得他走的那天是
第一次见到黄老师是在航校。远远地看见他站在校门口饶有兴味地看着学生自编的墙报,样子很专注。有人低声说“这是黄主编”,我轻轻应了一声,打量起他来:他的衣着简朴而整洁,身板硬朗挺直――这是个线条刚硬的人,国字脸剑眉硬梢梢的短发,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象刀刻上去的。上午最后一堂课实习,我在试验房里拌着混凝土准备做试模,手上满是灰土砂砾――这时他走了进来,笑着与我握了握手。他脸上的神情在笑着时仍带着严肃,眼睛里含着几分审慎的神气――我感觉他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一位政治工作者。
当天下午黄老师为写作爱好者们上了一堂辅导课。两个多小时的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却又通俗易懂,关于新闻报道、文学写作,他能抽丝剥茧般细腻地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道道来,可谓学养深厚;大量的引证材料分析阐释,像一堵方砖砌起的城墙,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能看出来准备得极为充分。他讲课的腔调不疾不徐,犹如侃侃而谈的闲聊,却是“润物细无声”地深入人心;讲到紧张激烈之处,则节奏随之变换,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使你的情绪也随之起伏。他边讲边作板书,灰夹克衫的前摆和袖口处沾上了大片的白粉笔灰,汗珠凝在发梢处,晶亮晶亮的,一会儿就从他的额上落下一滴,滚到讲台上。他用手背揩着汗,脸上便也多了几块白的斑。上完课以后他一边掸着身上的粉笔灰一边匆匆往外走――我们才知道他得乘四十分钟后开的那班船赶回局里,他是利用挤出的休息时间为我们上的辅导课。
这,是在九五年“十一”前后。
第二次见到他是九六年元月份,在局报编辑部里,他微笑着与我打招呼,也许是我对他不再抱有陌生的敬畏了吧,觉得他身上的严肃褪去了几分,代之以长辈的温和安祥。他刚从上海回来,风尘未洗――他专程看望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航校学生,叫钱诚,患了肌肉萎缩症,因家境贫寒只能靠募捐所得在沪求医。提起钱诚的病,他的眉宇间多了掩不住的沉重的忧虑和担心。我认为他是那种外刚内柔外冷内热的人,对于非亲非故的二航子弟,他把爱深藏在心里而不放在嘴上。后来谈到写作。他一再告诫我不要写套话、大话、废话、空话、假话,要“讲真话”。说到“讲真话”时,他的神情特别地严肃,严肃中又带着些异样的光采。告辞时他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语,望着他亲切的面庞,我由衷地说:“希望不久以后又可以听到您的教诲,黄老师!”
可是,谁能预料,此一别竟成永诀!
那天阳光明媚,满目的青山绿水。我信手翻着一册《唐诗选》——此时传来了那个噩耗,恰恰摊开的那一页一行诗句触目惊心地跳了出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我伤感而黯然。每当想起正是盛年却骤然离去的黄老师,脑海里都会涌起这一句无奈的诗。很久了,今天又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郊外芳草连天,野花灼灼,小鸟不时在枝头活泼泼地跳动,一个低沉又似曾相识的声音静静地在我耳畔响起,直到穿过我的心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