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彭泽采菊记

发布时间:2008-05-14阅读次数:

彭泽采菊记

杨德繁

 

    出差到江西九江,顺道在彭泽下船,只因我喜爱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此当过县令,就想来此走走,也好沾染点隐士的超逸之气。陶渊明采过菊花的东篱肯定早已不在了,但悠然间隔篱相望的南山应该还是青冥依旧。

    轮船转了个弯,呜咽一声,彭泽小城迷蒙在一片烟雨中,看得人忍不住要发愁,倒是江对岸的小姑山一峰耸秀,令人眼睛一亮。小姑山果真名不虚传,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站在江岸,一站就是千年万载,看尽了历史风紧雨骤,看够了大江浪起潮落。

    在彭泽只有两三个人下船,县城很小,藏在一片青山下,显得非常寂寞,难怪陶渊明当年要弃官回乡种菊花了。我在彭泽一共呆了三天,大半时间都呆在旅馆里,雨一直在滴滴答答地落,落在一片高高低低的老房子上,像一部黑白老片。我翻一本《陶渊明集》,不时看看窗外,心里有点内疚,仿佛这连绵无尽的阴雨是我带来的。

    第三天天放晴了,到街上走走,看到一片老房子中间有两处建筑高大又气派,一处是新华书店,一处是彭泽一中。我有点欣慰,毕竟是陶渊明在此当过官的,读书重教的风气至今犹存。我问一个摩托车车主知不知道陶渊明?他说知道,但此地没有纪念馆,他报出龙宫洞、玉壶洞等景点,我没兴趣。远远看见一个城门洞,就漫步过去,过了城门洞,一片绵延的青山,山下有不少菊花,只是有些憔悴。我采了一束,看一看那一溜山,姑且把它当成陶令采菊的南山吧。于是就记起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今在彭泽重读这些诗句,像抚摸新鲜的粮食和棉花,贴近青草丛生的泥土,我有一种感动,似乎看见那个棕衣草鞋的诗人就从山下走来,一步步走进文化史,走进中国人的精神深处,成为坐标与经典。南山下东篱旁,弯腰采菊的陶渊明已成为中国文人的典型塑像,我们想起他就想起一种与现有秩序对峙的生存,与红尘对峙的生存。在失意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去做陶渊明,那是太令人神往的家园,只是更多时候,我们将这念头藏在记忆深处。谁能真的做到采菊东篱呢?顶多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翻一翻《归去来兮辞》,安抚疲惫的身心罢。现在你即使想归农,还能找到一处有菊花的竹篱笆么?农民们早已不编篱笆了,他们用水泥铺院子,砌围墙,再安上钢筋铁门,然后成群结队奔向城市去打工,相当一部分干脆让田地撂荒。“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弯腰采菊,在一千多年前就这样吟唱了,那些霜打的菊花,已憔悴半枯,陶令采它是清供于案还是夹于书页?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借助菊花这个媒介,古代田园诗人与一千多年后的现代心灵息息相通。

    我带着几朵憔悴的菊花离开了古城彭泽,看着这些干枯的菊花,仿佛看到一个诱人的隐士梦,让中国文化人做了一千多年,长梦不醒。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