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夜宿东极

发布时间:2008-05-14阅读次数:

夜宿东极

□王力

 

    东极镇隶属舟山普陀区,所辖诸岛,形状各异,朝夕相望,它安坐于碧波荡漾的东海前哨,乘风破浪,独享祖国“最东端”的美誉。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仲夏时节,项目部同事十几人,轻装简行,领略了海岛的万千风情。

晚餐露天而坐,面海对饮,把酒临风,喜气洋洋。不知不觉地,晚霞无声退去,月色撩人。我邀友为伴,沿着山间小路,漫无目的,迤逦而行。且不说海上日出的蓬勃激情,且不说海岛居民的风土人情,单是这踏月夜行,便足以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正值满月的日子,月光柔柔地照着,山峦、村舍、灌木、野草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静谧安详。小路曲曲折折,时临深潭,时面大海,时而夹在山峦间,路行深远,愈远愈静。路旁灌木丛生,野草侵道,人影投在小路上,与灌木的影子相交错,人随影动,影伴人行。

    酷热已经退去了,微风轻送。我们乘着酒兴,虽是漫步,却已汗流浃背。无所顾忌的我们,将T恤搭在肩上,裸背而行。海涛拍打着岩石,发出有节奏的叮咚声,清脆悦耳。丛林间是昆虫的乐土,它们粉墨登场,纷纷扰扰地鸣唱着。朋友来了兴致,高歌一曲惊动了林间晚睡的野鸟,它们扑楞楞地蹿出来,惊叫着,向月飞去。

    好在是三人铿锵而行!好在是漫步未消残酒!不然,还真有点毛骨悚然呢。

    仰天远望,月亮朦胧而秀美。到过天涯海角,走过中原大地,有明月相随,不离不弃,该是多么亲切!天似穹庐,月如烛照,该是多么的温情!苏轼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相思之苦,寄托了游子之情,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朋友情不自禁,与芜湖的女儿打通了电话:“爸爸正在祖国的最东端呢,这儿有大海,有小岛,有弯弯的小路,有尖尖的渔船,还有圆圆的月亮”,女儿咿咿呀呀,略有所思地说:“我这儿也有圆圆的月亮啊”……

    小路的转弯处,海岛角上立着一尊雕塑,高大威武,手擎火炬,迎风挺立。白天我们无暇光顾,只听导游介绍说,这人叫陈财伯,是福建的渔民。两百多年前,结伴打鱼至此,迷失道路,偶遇大风,渔船触礁沉没,只有陈财伯爬到这座岛上,独自生存下来。他天天收集枯枝野草,黑夜生火为号,指引过往船只安全航行。年复一年,陈财伯忍饥挨饿,积劳成疾,死于篝火旁。过往渔民不见了“神火”,登岛查看,发现了真相,深为感动,于是修建庙宇纪念他,香火鼎盛。后来渔民定居下来,将此岛命名为庙子岛,如今是东极镇政府所在地。这尊雕塑,是近年的杰作。

    立于雕塑旁,伸手不及其膝,仰之弥高,思之悠远。回望刚刚走过的小路,这位福建渔民不知走过了多少遍。当年,这路必定荆棘满布,食不果腹的他甘于奉献,默默地为黑暗中的船只导航,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了世人的心中。

   夜已深,涛声依旧,皓月当空,天地自然多么的伟大,可超乎历史而存在,可囊括古今于一体。明月经千人吟唱,不损其色,海岛历百代沧桑,不变其貌。陈财伯之人之事,与天地共存,流芳百世,渔人世家,能有几人呢?思前想后,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