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淘书记

发布时间:2008-05-14阅读次数:

淘书记

□周波

 

    一晃离开学校已经有一年多了,远离了学校的图书馆、书店,心中不免总有失落。无论是宜宾向家坝还是现在的舟山三礁港,很少能看到我喜欢的书,唯一喜欢的《读者》还不能买到最新的,往往要辗转好几个地方才买到一二本自己喜欢的,过程之艰辛,个中滋味难以言表。于是就更加怀念起学校的生活,怀念学校的图书馆、书店来。

    记得大一那年在旧书店里,我花一块钱买了本叫《书香集》的书,是由著名散文家、藏书家姜德明先生选编多位名家谈读书的故事集。书中,作者回忆起他们当“穷书生”时怎样节衣缩食去买一本心爱的书的往事,很是令人心弦颤动。

    著名作家林希先生读书时总爱往书店里跑,遇上好书便倾其所有,不够时恨不能把衣服也脱下来押下,每次都掏得一文不名,没钱坐车,就捧着一摞书一步一歇往家走。林先生说那时他最恨书贵得令人望而生畏,李国文先生说他当年常为掏不出那么多钱买书而诅咒书价之暴涨,大骂出版社、书商之黑心。读到这里,我心里格外痛快,觉得有人替我打抱不平了,因为现在的新书也贵不可言。张中行先生说当年从不买新书,原因之一就是学“经济学的,我穷”,他说钱要用在刀刃上,买旧书二手货就是这样。这可是一个好办法,我这个穷学生就跟张先生学了。

    在学校附近有好几家旧书店,我常揣着几个钱流连在其中。这些地方是很有些好书的,而价钱相较于新书又极便宜。店里旧书数量很可观,但很拥挤。店内四壁及屋中间全是一人多高的书架,两排架子之间距离很窄,仅容一身。架上最底层的书贴近地面,不易看清,众多灰头灰脑甚至衣衫褴褛的旧书堆积在一起,光线昏暗,灰尘弥漫,气味儿也不好,老板是不大肯放樟脑丸的。旧书店里往往人不多,因此总显得有点儿冷寂,常常我一个人钻进去,寻寻觅觅却怡然自得,如同在高深的崖缝里探寻珍宝。我时而直立平视,时而仰壁上观,时而鞠躬侧觅,时而蹲下细查,一只手抓住书架边缘以免在屈伸进退中失了平衡,另一只手配合眼睛的搜寻在书脊上指划,以看得更仔细更清楚,看中一本抽出来翻翻,不想翻了又小心翼翼地插进去,绝不忍心弄坏一点点,尽管它们已是遍体鳞伤。

    一次买上一两本书还行,时常发现了许多自己爱不释手的书,积少成多价值不菲,奈何囊中羞涩,就像李国文先生那样,心里想这旧书店老板可真黑,不是些旧书么,他三毛钱一斤收进来,而一本书多不过三四两重,却要卖两三块,牟取暴利呀。《书香集》里,作家王英琦回忆起“文革”时自己十二三岁,一个废纸收购站里有个老头专管收那些“黑五类”的书,自己曾帮老头抬过书捆儿,便混熟了,一毛钱一本从那里买了不少名著,后来发展到一毛钱买好几本。事隔多年,王英琦还特别怀念那老头。而我倒有点儿嫉妒王英琦了,怎么自己没这么好的运气?旧书店不也是论斤收书么,却没卖得这样便宜。

    虽说流连于旧书店,其实,新书店也还是去的,但很少在那里买书,只是大摇大摆地进去,在书海中游一上午。一些经典作品,特别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书,往往有多种版本,看哪个版本的书好,如封面设计,印刷质量,印刷字号(大号字的书厚价高,小号字的书薄价低)等,记住了这些再大摇大摆地出来,以后在旧书店里若碰到了此类书,就容易决定买哪个版本。因此逛新书店也还是为了去旧书店。

    张中行先生还说泡旧书店原因之二是“狩猎学的,是只有到深山密林,才可以猎到市面上不见的犀象之类。”我仅是一个学生而已,现在,大概也乃至将来,都不会去追求珍本善本,我没想当藏书家,去旧书店,无非是为了图便宜,为了多买点儿书,让自己有更多的书可阅读,可留存,可获知,可思考,可宁静。从那个穷僻的小村子来到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我很高兴自己不会迷离于繁华闹市,也不曾因出身贫寒而感到无谓的卑怯。流连于旧书店,这里没有那一排排烫金皮面金光闪闪、耀人眼目的精装书,旧书多半儿是陈年旧版的,装帧却是那样朴实无华,由于年头久了,流露着泥土的气息,它们素淡,它们安然,也因承载了思想而同样渊博醇厚。我觉得,旧书店里总弥漫着我故乡小村子的味道。我是个爱书的人,将来自己可以创造生活了,依然会忙里偷闲逛书店,依然会去买旧书,依然会读书,其原因也许不再是“经济学的”,也不是“狩猎学的”,而是“人生学的”。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