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来,簸箕给你,我放下来了,拿好了……”不一会,孔内传来声音:“老婆,土装满了,我递上来了,接好咯!”10月下旬,在中交二航局贵州威宁八中改扩建项目新建实验楼工地8号人工挖孔桩处,赵江龙、周菲夫妻俩正在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一个信号、一个眼神、一个吆喝、一个动作,夫妻俩呼唤应答、默契工作成了习惯。
贵州威宁八中改扩建项目新建实验楼共有47根桩,全部采用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是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现场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工地上共有28名孔桩施工人员,2人一组,多是亲兄弟、夫妻、父子两人组合,赵江龙、周菲夫妻俩是其中6对夫妻之一,他们要完成4根桩的挖桩任务。
赵江龙、周菲都是贵州威宁同乡人,结婚以后一起出去打工。“老实说,我不想让老婆跟我一起在工地上受苦受累。虽然这个工作收入要高点,但是太辛苦了,我想让她在家照顾好孩子和老人。但她执意要到工地上和我一起工作。”就这样,5年前,夫妻俩幸福地团圆在工地上。
万丈高楼拔地起,桩基质量是根基。人工挖孔桩不仅是一项脏活、累活,更是一项技术活。挖的时候,必须是垂直的,绝对不能歪斜了。井下的土石方需要用风镐一点点破碎后,然后再一点点转运出来。每挖一米深度后,就要固定模板,再用混凝土护壁,待混凝土凝固后第二天再继续挖。
“项目班也非常关注我们工人的安全,每天的班前喊话,都要重点强调当天的施工内容、安全风险,特别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每天还要进行巡查,提醒我们要系好安全绳,井口周边的杂物一定要清除干净,防止杂物坠落下去。那安全员的‘婆婆嘴’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所以我们也习惯了。”就这样,一个在井下作业,一个在井口守护,赵江龙在井下作业的安全全部依赖井口周菲的配合,夫妻间的信任和默契让赵江龙安心在井下作业。
“井下作业不比在上头,里面又脏又累还有很多不安全因素。我在井口要时刻为他的安全操心,要做老公的安全保护神。”女性特有的温柔与体贴使周菲这个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家女子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正是项目部加强安全管理,我们也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我们很幸运,我们一直很安全。”
受今年疫情影响,夫妻俩今年都没有出去打工,就在家安心务农。如今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夫妻俩工作起来也更加默契、更有干劲了。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现在有幸参加了威宁八中的建设,再过些年,等我的孩子考上威宁八中来读书,我会告诉孩子,这个实验楼的桩是我们挖的,感觉特有自豪感。”
在贵州威宁八中改扩建项目工地上,像赵江龙、周菲一样的人工挖孔桩夫妻有6对,正是有了像他们一样平凡的挖桩夫妻,才有了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他们既是贵州精准扶贫的建设者,也是夫妻爱情的守护者。(方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