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的一个晚上,在横沙岛二航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SⅡB标项目部,副局长兼项目总经理许四发、项目总工徐昂都和水工分公司经理王翔、副经理程鹏等人面对基床抛石整平工序有些犯难:从兄弟单位租用的“青平1号”整平船,在超过水深5.6米、7级以上大风的复杂海况下,已难以进行抛石整平施工,采用人工整平,工期和质量都难以保证,但是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呢?大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建议,不是不能满足工期要求,就是风险太大,都一一被否决了。突然王翔冒出了一句:“重新造一个整平平台怎么样?用自升式的4个支腿座底,既可以根据水深调整平台的底座高度,又可以在大风大浪时将船体支离于海面,提高现场抗风能力。”这个提议立刻激活了大家的思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挑剔着:“那石头怎样才能比较固定地抛入海底基床?”“怎样进行水下整平?”……大伙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解决方法:“用吊车将石头抓入石料溜槽,通过石料溜槽控制石料的位置。”“用刮刀架将抛在海底的石料刮平。”……但是新造一条整平船需要时间,工效怎样也难料,这个方案风险太大了!最后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见——只有采用一个全新的设备才有可能按时优质完成基床整平,否则就只能坐以待毙! 他们具有二航人敏锐和果敢的特质,说干就干,很快进行了分工,谁负责落实技术设计,谁负责联系设计和制造厂家,谁负责方案报批,谁负责资金到位。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大家都迅速为了这样一个创意忙碌起来,并且很快就有了眉目。 10月末,上海交通大学、佳豪船舶设计院和二航局的船舶设备专家一起在横沙岛召开技术方案研讨会,提出了平台升降系统、抗风能力、牵引绞车、导向滑轮、滑动导轨等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意见,并拿出了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预算。11月1日,二航局通过了投资方案审批;12月12日,水工分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船舶现场监造组,进驻船厂作修造准备。很快,一艘船体型长39米、型宽36米、型深3.2米、设计吃水×排水量为1.5米×2157.6吨、空框长×宽为28米×16米的大型平台的设计图纸出来了。经过短短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创意到一艘平台——“航工平1”号自升式抛石整平平台下水的全过程。2003年6月2日,“航工平1”号举行下水仪式,7月中旬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现场投入使用。 由于该船在施工中具备机械化程度高、工效高且质量优良、抗风能力强等优点,在长江口项目施工中,最高日工作工效可完成三个船位共60延米/2557立方米抛石整平,月最高作业工效可以完成854延米/36399立方米。在极为恶劣的海况条件下,创造了月最高作业25天的纪录,在阵风7级、浪高1.7米的海况下依然正常施工,10级风浪下就地避风,迅速扭转了基床整平施工遏制整个工程进度的被动局面,使二航局水上施工进度一跃成为长江口工程全线各标段第一。从2003年9月到2004年6月,在水深4—11米范围内完成了5280延米/225048立方米的基床抛石整平施工任务,为项目部赢得了5个月的工期,直接节约项目成本开支500多万元。该整平平台已经获得中港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成功申报国家专利。 这是二航局水工分公司为了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SⅡB标项目海上施工任务所进行的船机设备技术创新的一个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片断。有人为它捏了一把汗,有人为它掉了一层皮,这话说来一点都不假。水工分公司经理王翔就不止一次说过:造这条船我们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和责任的,如果失败了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这样的船舶设备创新在水工分公司还有很多:从2002年4月28日中标长江口项目到7月25日,仅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条铺排船的建造,船到长江口施工现场的第一天就铺下了一张排;针对涌大、流急的恶劣海况,现场施工人员加宽了铺排船滑板,增设了挡流板,不断提高铺排效率,不断提高排与排之间的搭接精度,创造了一天铺排3张的纪录。“航工桩1”号桩架内龙口变为外龙口;“航工桩3”号改造增加桩架强度,增强起重能力,使其成为国内第一艘能通过13米以下桥梁净空的打桩船;“航工桩4”号桩架增高及动力装置改造;“航工桩6”号桩架加高;“航工桩7”号船体加宽及桩架加高;现在正在将“长建2” 号抛石船改造为80米打桩船,通过系列打桩船的改造使二航局的打桩船舶更能满足市场需要。为盘活长江口完工后闲置的设备,将“航工铺1”号改为国内第一艘全变频的500吨起重船,并具有起重和打桩双重功能。二航局为保持在港口航道建设市场的传统优势大胆改革,组建了水工分公司,该公司通过改造、新建施工装备等措施,也用出色的业绩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05年完成产值3.5亿元,是2002年7064万元的5倍;2005年上缴利税总额4978.3万元,是2002年312万元的16倍;2005年固定资产原值15274万元,比2002年10420万元增长了46.6%,这其中还不包括局划拨出去了一条3000多万元的打桩船…… 说到二航局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作的努力,财务管理创新不能不提。近年来,二航局与用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施工行业财务信息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用友ERP的全面实施,推进了财务信息电子化进程,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财务信息系统,使局高层等信息需求者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航局依托中交集团武汉办事处,对全局的资金实行了集中管理,加大了资金向公司、局集中的力度;在加强资金集中过程中,加强了局内部资金调拨,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局内各单位减少了贷款,节约了利息支出。适应企业跨越发展的需要,采取了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如汇票、银行承兑、短期贷款、置换贷款等),在资金借款上加强与银行合作,采取以局统一身份与银行洽谈贷款融资业务,争取到各银行对全局的贷款优惠利率,为局每年节约近300万元的利息支出;在信贷证明及保函方面也得到银行大力支持,连续多年获银行AAA客户资信等级,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保持51.2亿元、65.3亿元、74.02亿元银行授信额度,为企业节约了手续费支出;经过精心策划,积极利用国家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剥离银行不良资产、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机遇,对局原长期借款与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多轮次艰难谈判,最终达成了债务重组协议,豁免了全局1380多万元债务。 为鼓励各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基层单位争创效益,局财务处根据局《关于印发“精神文明杯”等五杯竞赛评比办法的通知》,制定了《“效益杯”评选管理办法》,每年对各主要公司完成财务计划状况、资产营运状况、财务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综合评比,既突出了利润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又注重了企业经济实力的真正提高。2001年至2005年,四公司、水工分公司等单位先后获局“效益杯”。 二航局还根据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预算管控体系,成立了以局长挂帅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方针目标编制中长期预算和年度预算,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突出了“项目以施工成本预算为主,局、公司以费用、利润、资本、投融资预算为主,现金流预算以业务为基础”的预算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评价、考核、调整、改进,保证了局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航局还以效能监察为主线,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内部监督保障机制,每年围绕成本控制的重点(财务、合同、分包、物资和设备采购、租赁等)开展效能监察、内部审计等监督工作,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通过施工装备竞争力提升、财务管理创新和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二航局稳健而又敏捷地飞翔提供了一双有力的翅膀,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正是二航局作为国有企业以产业报国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