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文化故事

首页 二航文化文化故事

十七、爱才惜才 人兴业兴

发布时间:2008-05-12阅读次数:

二航局以宽阔的胸怀,爱惜、关心、引进和培养使用人才,提出了“只要符合岗位需要的就是人才”的“大人才”理念。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二航局根据“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人力资源开发思路,在招聘、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激励、培训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二航局有着许多爱惜人才、“因才定岗”的感人故事。
“我是某某,我的家乡在……我所学的专业是……我曾经在……等工程项目上进行过专业实习……”在很多大中专院校的招聘会场,都可能发生这样一个毕业生向人力资源招聘人员进行自我介绍的场景。招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是二航局引进人才的一个渠道。二航局每年都会根据人才需求规划确定引进人才的渠道和数量,在引进中重点考察能力,目前主要的引进渠道是招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每年引进300名左右。对二航局相对缺乏的大师级技术人才、国外工程管理人才和资本运作人才,除自身培养外,还在人才市场“猎取”,如为开拓铁路市场引进了已经提升为副局长的白聚敏同志等一批人才,还有像享受“千万工程”一级专家津贴的胡昌发等设备技术人才。
“感谢二航水工,我已融入二航的血脉……”这是2005年7月,在二航局水工分公司大中专毕业生岗前培训班上,7名近年参加工作的员工,向毕业生们进行“我成长的心路历程”演讲中的一幕,其间还发给每名新员工一本以《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征文集结而成的《企业文化故事》。这是水工分公司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支撑二航局人才兴企战略的一项活动。
2003年底,水工分公司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根据反复研究拿出了实施方案,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步骤都有详细的策划,并科学地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表》。经过大会动员和个别交流等形式,科学地指导和鼓励员工真实、自由地填写职业生涯规划表,共有460名员工参与,绝大多数员工充分表达了对自己短期、长期的职业期望、薪酬期望。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和反复论证,在分公司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上通过了《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五年培养规划》。2004年,水工分公司对核心人才培养做了针对性的调整;2005年,根据二航局对水工分公司的战略定位,对分公司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盘点,制定了“十一五”人力资源子规划。
现在,二航局上下通过规划,基本上建立起了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型人才组成的核心人才队伍,梯次分布较为合理,并实施动态管理。
“我们必须逐步改变目前岗薪制造成的相同层级岗位薪酬相同的弊病,要通过实施‘宽带薪酬制’,做到能力强、贡献大的人拿高薪,相同层级岗位薪酬也要反映绩效,拉开差距。”这是2005年6月在“宽带薪酬制”调研会上,王海怀局长谈到的二航局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改革薪酬制度的思路。
从2000年开始,二航局逐步取消了国有企业实施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开始实施岗薪制,以岗位性质确定岗位基本工资,以个人能力和绩效完成水平确定绩效工资,工资不再论资排辈;对营销人员薪酬分配做了更大胆的改革:设定基数,预留风险,完成保底,超额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员工追求卓越绩效的积极性。
2005年,二航局又开始进行“宽带薪酬制”的调研、设计和试点,也就是在同一层级人员之间依据岗位性质的不同拉开薪酬差距,为同一岗位设定多个薪酬等级,并直接同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扩大员工薪酬提升空间。
二航局在不断探索和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精细化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为员工提供职务发展和专业发展两条垂直而又横向连通的职业发展路径,使激励约束机制多元化。
“能有机会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培训班的学习,我们真是太荣幸了!”2002年,30多名经过精挑细选,来自二航局的技术和管理精英都有这种共同的心声。二航局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全额出资派他们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培训班的学习,现在已经全部完成学业。
在2000年、2001年,二航局还出资在武汉理工大学开办了两期共有70多人参加的英语培训班,脱产培训半年,着力培养涉外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二航局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将员工培训从业务培训上升到文化培训。根据《二航局企业文化发展大纲》,编印《员工手册》,从企业理念、企业制度、员工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方面向员工阐述企业文化。近年来,二航局持续优化核心人才队伍,核心人才培训率达到100%。二航局工会还通过每年开展测量、试验、船员、计算机等专业性的技能比武活动,以师带徒活动和员工读书活动等一系列的“培育学习型员工、打造学习型企业”活动,确保了员工培训教育的全面展开。截至2005年底,二航局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776人,占员工总数6647人的41.76%,其中硕士112人,本科1334人,专科1330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3.84%;拥有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各级项目经理近400人,其中全国工程优秀项目经理20人;重要岗位都能持证上岗。合理的人才结构为二航局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持续、永无止境的工作。二航局在培育“精品员工”中也始终如同打造“品牌工程”一样,高度关注,培养出了像杨志德、万骏义这样的“品牌员工”。二航局正在用日趋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确保人力资源开发全过程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符合员工需求,“人人能成才,人人是人才”的氛围已经形成。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