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文化故事

首页 二航文化文化故事

十八、竞争合作求共赢

发布时间:2008-05-12阅读次数:

2005年冬的某一天,在武汉天兴洲大桥铁路分建段工程水上施工现场,铁十二局员工正在浇筑承台钢套箱封底混凝土。经过10多小时的奋战,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完毕,但现场人员丝毫不敢松一口气,心里都忐忑不安:“还会不会出现漏浆?”经过检测,封底混凝土厚度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没有出现漏浆。一时间,鞭炮齐鸣,现场施工人员禁不住激动地欢呼:“封底终于成功了!”“二航局教我们的方法真管用!”
原来,在进行水上承台钢套箱封底施工时,由于缺乏经验,首次进入长江施工的铁十二局采用黄土封堵钢管桩和套箱之间的接缝,导致严重漏浆,封底施工屡战屡败。于是他们派人到毗邻施工的二航局项目部取经,富于水上施工经验的二航人乐于相助,教他们用袋装混凝土封堵缝隙,封底一次成功。
这是天兴洲大桥公路、铁路分建段施工现场的一个小景。由二航局承建的公路分建段和由铁十二局承建的铁路分建段平行布置,轴线相距仅40米,在天兴洲上交汇。二航局和铁十二局均为国内路桥建设劲旅,并且在公路分建段工程投标中曾经“短兵相接”。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天兴洲上如此近距离接触,常人以为两家单位必定会拚个“你死我活”。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自开工以来,他们惺惺相惜,互援互助,共同致力于大桥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共赢局面。
这种和谐竞争只是二航局再一次阐释了一向崇尚并努力践行的“竞争合作、互惠多赢”理念。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长江沿线码头建设市场逐渐萎缩,二航局面临“断炊”威胁。敏锐的二航人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东南沿海尤其是深圳等地承揽了一系列港口工程。此时,二航局通过为国际优秀施工企业“打工”的方式,开始了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在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等国,二航局以劳务输出方式与日本清水建筑株式会社合作,建设了一批大坝、港口码头、大型水池工程;在国内,二航局积极寻求与国外施工企业的合作机会,在当时亚洲最大的煤港秦皇岛港建设中,与日本石川岛播磨株式会社合作,以劳务分包承建了大型皮带机的料斗施工与安装。合作中,二航人学到了国际优秀施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熟悉了国际通行的施工项目管理规则,确立了“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的企业精神。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二航局开始与国际优秀施工企业进行平等合作,达到双赢。1988年,在广州新沙港区一期工程投标中,二航局与德国旭普林公司组成联合体,一举夺得施工权,首次将格型钢板桩技术引入中国,优质高效地完成了5个泊位的施工,建成了国内第一座格型钢板桩码头。1991年,在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3.2标,二航局再次和旭普林公司合作,成功采用当时国际先进的气压法顶管施工技术,创造了国内地下地管一次性顶进距离最长、顶管直径最大、三维曲线顶进的施工纪录,工程获得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与优秀同行的合作不仅使二航局吸收掌握了先进的施工技术,而且成功实现了施工领域的拓展——由水工延伸到市政顶管工程,并已将顶管施工“顶”到了云贵高原和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20世纪90年代初,二航局开始实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开拓新的施工领域,高起点进入路桥施工市场。将传统水工施工技术成功嫁接到桥梁施工中,在短短十多年里参建了八十余座跨江河、跨海湾特大型桥梁,抢占了桥梁施工领域的制高点,从一个路桥建设“新兵”一跃成为国内桥梁建设的“王牌军”,二航局在竞争激烈的路桥建筑市场的成长壮大正是得益于“竞争合作、互惠多赢”。
长期浸淫于市场竞争大潮中,二航人深知企业要赢得竞争,就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桥梁施工技术发展迅猛,要占领高端市场,固步自封、仅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善于和国内外顶尖路桥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吸收、消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机制为我所用,最终通过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市场竞争是建立在诚信、合约基础之上的,企业必须建立与业主、分包商、合作方,甚至竞争对手的良好合作关系,那种只讲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恶性竞争最终损害的是企业长远利益。
阳逻大桥南锚碇基坑的成功施工可以说是二航局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竞争合作,互惠多赢的典范之作。
在江河桥梁施工中叱咤风云的二航局一直梦想着跨入海洋。2003年,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投标在即,这对二航局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机会就在眼前,可是二航局缺乏外海作业的船舶。新建船舶需投入巨资,而且要冒可能不中标的巨大风险。善抓机遇的二航局再走国际合作之路,与日本中西机械研究所组建合资公司——宁波海力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人民币添置核心装备,其中仅600吨全回转起重打桩船“海力801”号便价值1.7亿元,该船专为建设跨海大桥的需要精心设计、打造,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通过简单的拆卸操作即具备起重和打桩双重功能,可直接施打80米加水深的长桩。二航局最终中标杭州湾大桥两个重要标段(十多亿元),成功实现了从江河向海洋的跨越。
曾几何时,国内同行对二航局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引狼入室”。然而,正是在与世界顶尖企业合作中,二航局练就了“与狼共舞”甚至“领狼而舞”的本领。在世界首座主跨径超千米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建设中,德国DOKA公司、日本新日铁公司、新加坡茂盛公司等世界建筑关联行业的王牌企业,均集结在总承包商二航局的麾下,为世界第一斜拉桥的优质高效施工共担风险,共沾利益,共享荣耀。
长期的成功实践使“竞争合作、互惠多赢”成为二航局的市场竞争理念。“十一五”期间,二航局更是确立了“大协作”的战略方针:加强与集团内兄弟单位的协作,加强与竞争对手的协作,加强与新开辟施工领域企业如铁路建设队伍的协作,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协作,加强与产业价值链相关联企业的协作。以“大协作”树立强企业的风范,以诚信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维护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2005年底,二航局与中铁十一局合作组成联合体,中标洛阳至湛江高速铁路的一个标段;2005年,与上海城建集团合作,中标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上海大桥B5标,今年又与上海基础公司联合获得该桥B6标施工权;今年6月,与武昌造船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建桥市场结成利益共同体,互惠互利,共同打造建桥产业价值链。
在竞争中合作求共赢,使二航局的市场竞争之路越走越宽。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