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项目管理提升

聚焦雄忻高铁(10)| “老”工程人的“新”挑战

发布时间:2025-07-10阅读次数:

紧邻中交二航局雄忻高铁6标项目驻地外,一片长约100米、宽50米、高5米的渣土整整齐齐地堆码在空地上,像一个方正的豆腐块,吸引着往来行人的注意。项目副经理朱海龙介绍道:“这是施工产生的土方形成的临时堆场,我们对它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形成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豆腐块’。”作为已经参加工作15年的“老”工程人,朱海龙曾参与过京雄城际铁路、沪通铁路二期等项目施工,谈起在雄忻高铁的建设经历,他感慨颇多。

在朱海龙看来,传统铁路项目施工技术难度并不大,人员、设备直接推进施工即可,隧道明挖作业难度也低于盾构施工,他将其总结为“机械+人工”模式。

以前铁路施工工序复杂、周期长。朱海龙说:“几年前,很多装备和工艺都处在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对施工效率、质量的提升不明显且不稳定,大家都处在摸索阶段,未能形成体系化的作业标准。”

2023年初,朱海龙来到雄忻高铁项目,迎接他的,除了雄安新区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还有前所未有的施工挑战。业主希望依托本项目大力推行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打造“雄忻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以提高国家铁路建设的整体水平。

该项目涉及铁路、市政、房建、道路、水利、桥梁等18类专业内容,多层作业空间交错,各施工点位互相制约,对施工组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智能化和信息化能否在雄忻高铁这个“战场”大显身手,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肩负如此重大意义的项目,面对如此高标准的建设要求,朱海龙随时感到压力巨大。“我们更代表着二航局在铁路市场的发展期望,面对当前的形势需求,做不好就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很多人看到弃土场整齐堆放得犹如豆腐块,第一想法就是面子工程。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不以身作则规范基础施工要求,那建设标准化项目、落实环保要求又从何谈起呢?”朱海龙还认为:“当前整个行业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我们需要适应这个趋势,真切地看到技术进步的价值。抱着旧的思维方式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时代抛弃。”

“施工任务重、检查多,白天要跑现场,中午也没休息时间,会议只能安排在晚上开,经常开到11点。”谈及项目建设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朱海龙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累。

为解决深基坑开挖和工期的矛盾,朱海龙和项目团队付出了大量努力,通过多次论证比对,最终优化了施工方案:将防护桩基的桩径从1.2米提升至1.5米,有效增强了防护强度,大幅提高了一次性开挖深度;将传统垂直开挖方式改为分层开挖,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最终节约了一个多月的工期。

传统的隧道明挖施工,从材料转运、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到二衬施工等环节,都需要传统设备与作业人员配合操作,不仅施工效率低,安全风险也高。项目部研发了衬砌施工智能化移动工厂,通过加装AI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建立了工厂化施工流水线,可实时跟踪厂房、钢筋台车、模板台车的运行情况并直观展示。“施工材料从地面转运至地下作业点时,我们的移动工厂可通过智能设备远程操控吊装,无需现场人工操作,效率提升一倍以上,且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朱海龙介绍道。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能因为我是副经理就停止学习。”无论施工多繁重,朱海龙每天都会固定抽出时间学习,尤其是建筑行业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最新知识。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他参与的《BIM技术在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土建及配套工程6标施工阶段的多专业一体化创新应用》课题,获得了2024年“智建杯”金奖、“优路杯”银奖等佳绩。

2023年,刚毕业的李闯和张全新进入雄忻高铁项目,成为朱海龙的徒弟。作为师父,朱海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两个徒弟把所有施工图纸重新“复习”了一遍。“新员工学习动力足,我主要是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快速适应并成长起来。”朱海龙说。

2023年7月,“杜苏芮”台风席卷京畿,京雄城际铁路因积水影响,过往列车无法正常通行。朱海龙带着刚参加工作的两个徒弟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经过20余小时的抢险,最终使铁路恢复运行,这也成为李闯和张全新难忘的记忆。朱海龙以实际行动将“央企责任担当”传承给徒弟,完成了“交棒接力”。

对奋战在施工一线的产业工人进行教育培训,也是朱海龙日常工作的重点。项目部专门建设了产业工人智能培训基地,设置了全景安全教育、信息化培训等模块,用生动、立体、鲜明、活泼的学习形式,改变了传统班前会等产业工人教育培训的公式化和枯燥感,教育效果也更加入脑入心。朱海龙认为:“管理层面的提升并不能代表行业的提升,只有当一线产业工人也能熟练运用智能化、信息化设备作业,思维也‘智能化’时,我们的建筑行业才能迈上新台阶,才能真正称得上‘智能化’。”

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发展,让朱海龙这个“老”工程人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变成了一个“新”人。奋进不息、不断学习的朱海龙,正用自己的热情迎接时代的考验,在京畿大地上谱写属于二航人的辉煌篇章。(潘卫)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