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筑路工人王高明,退休前修的最后一段公路。
58岁的王高明,在修路的工地上待了大半辈子。从东北到福建,从内蒙到西藏,这个来自四川广安的汉子,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开过挖机,拌过水泥,也曾受伤骨折,站在刚刚完工的觉巴山大桥上,王高明笑着说,这辈子修了20多条公路里,如今又多了一条“雪域大桥”。



工人师傅们在海拔3200米的山体内挖掘
这是筑路经理吴海宇,倍感自豪的一次使命。
作为中交二航局觉巴山隧道项目经理,吴海宇深知巴山隧道意义重大。觉巴山被评为川藏线第一险的山,这条从澜沧江峡谷陡然升起,从峭壁中挖出来公路,随着今年底觉巴山隧道的完工,不但天堑变通途,还能为途径此路段的车主节约近一个小时的车程。
这也是觉巴山上,百余名筑路人,用汗和血打造的一条天路。

沾满泥土的工作服
来自五湖四海的筑路人,忍受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和满面红晕,用轰轰烈烈的热情,让山巅溅起碎石。


工人们开始吃饭了
也许,人们并不会知道,那些已经刻在觉巴山大桥和隧道里的故事,但是当车行自此,他们一定会忍不住从车窗里扔出来声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