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媒体聚焦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央视:新春走基层·我们都是追梦人】从农民工到“建桥专家” 奋斗铸就梦想

发布时间:2019-08-22阅读次数:

中央电视台13套《新春走基层》2019年02月08日 15:48

【同期声】主持人:参与修建了港珠澳大桥的中交二航局被誉为中国造桥的“梦之队”。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农民工出身的“建桥明星”。他就是参与了8座世界级桥梁建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马文兵。他不仅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也用脚踏实地的奋斗,证明在这个时代有梦想就会有灿烂的明天。《新春走基层》走近这位从农民工到“建桥专家”的追梦人。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马文兵:我老家是在贵州大山里面,小的时候放牛、砍柴,从这点看对面感觉很近,但是从这点到对面(要)半天,所以我就在想,如果有一根“绳子”把两面这样连起来,那过来过去不就很方便了吗。

【解说】小时候连接大山的梦想,从19岁开始,马文兵就在脚踏实地地努力实践。

【解说】 与已经通车的泉州湾公路大桥并行建造的,是未来连接福州到厦门的福厦高铁。这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高铁。整个项目中,这座泉州湾大桥最为关键,施工难度也最大。一年多来,马文兵不分昼夜地奔波在施工现场。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马文兵:万丈高楼从地起。你必须要把桩基给扎稳,地基不稳,再高都是有隐患的。看得见的我们不怕,我们其实真正怕的就是看不见的。我们要把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做得最牢固、最扎实。

【解说】这是46岁的马文兵参建的第八座大桥,每一座都是世界级桥梁工程。早年丧父的马文兵家里很穷,初中毕业就挑起了家庭的担子,戴着眼镜加入了修桥的民工队伍。

1996年,马文兵来到江阴长江大桥,这是我国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他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学习,成为了项目部的一名电工。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总工 罗长维:(马文兵的)父亲走得早,老母亲把他带大,自己内心里面向上的内升力在促使他,你必须得比别人更努力,你才能够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老母亲。

【解说】江阴长江大桥主塔封顶时,肯于钻研的马文兵提出了一个优化建议,这个建议节约了主塔的一半电缆用线。一个农民工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并应用到大桥的建设上,这段经历在马文兵的心里种下了追逐更高梦想的种子。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马文兵:当时我跟你说,我非常激动。后来我对这个桥梁建设这一块有更大的一些想法,更多地去学习。

【解说】1998年,马文兵在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项目中已经由一名电工升任为主塔电气主管。当一台进口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出现问题大家束手无策时,他仅用1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一分部副经理 于东东:他有股韧性,有股钻劲,非要把这个事情搞懂。所以在我们这个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他才能第一时间解决。

【解说】2009年九江新长江大桥修建时,马文兵已经成长为施工现场的工段长。当时工程很不顺利,春节期间他在一线坚守了5天5夜,一度心力憔悴。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马文兵:过程(是)痛苦的,我们是不是能够坚持得下来这个过程,才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总工 罗长维:别人不在的时候他都在现场,经常有时候让我们年轻的兄弟回去休息,他在现场守着,他能够吃下平常一般人吃不下的苦。

【解说】现在的马文兵已经是标段副经理,但他的办公室依旧在一线,依然是工地上的“拼命三郎”。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工人领班 肖尚武:我跟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我只要找他,他立马给我想办法,他晚上就是不睡觉都要把它想出来,早上一早他就找我讲,这个事情我昨天晚上想通了。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马文兵:从第一天步入修桥,那是我的初心,我的梦想。我就想一座一座比一座高,一座一座比一座难。我的最初梦想是没变,只是我的这个位置变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解说】马文兵不能忘记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正是父亲当年参建的家乡桥,震撼了他的心灵,给了他对于桥的启蒙。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马文兵:1979年修的,我爸爸就参与修这座桥了,长度才70米,当时给我的感觉非常壮观,我直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就是桥。

【解说】改革开放之初,父亲建的桥,让十里不同音的山里人跨越了空间的鸿沟,甚至缔结姻缘成为一家人。如今马文兵在延续父辈的梦想,让更多人更快奔向幸福。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马文兵:我们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让老百姓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走的路上,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自己的幸福追逐他们的梦想。

【解说】这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70后,靠着刻苦钻研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重点项目的管理者,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本科生,成为施工现场离不开的“土专家”。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马文兵:现在时代在改变,日新月异,或许每天不一样。中国在发展,现在全智能化,你不学赶得上时代吗?不行。

【解说】马文兵的徒弟们都爱叫他“马哥”,在他的带动下,更多80后、90后桥梁建设者快速成长起来,已经成为可以挑大梁的新生力量。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郑宗昊:我们生在了一个好的年代,只要你努力去奋斗,你的梦想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这个时代,我觉得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一分部副经理 于东东:我们主塔封顶的时候,每一个人跟每一个人都会热烈拥抱,而且都是热泪盈眶。俗话讲,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我们国家强大了,国家振兴了,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了,我们的个人梦才能实现。

【解说】有着20年党龄的马文兵,前不久作为中交二航局的湖北省人大代表参加了2019年的湖北两会。新时代,他已经准备好踏上新征程,打造桥梁建设的中国品牌。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段二分部副经理 马文兵:我们都是在追梦的路上,就像总书记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要干出质量,干出中国人的底气。要让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技术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中国的人才也是一流的。

【同期声】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建设者:中国建造,2019,追梦路上,我们一起奋斗!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