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省乡镇污水治理暨异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培训交流会在潜江市召开,由中交二航局为主投资建设的潜江集镇污水处理PPP项目,引来众多关注目光。
这是中交二航局进军生态环保的PPP项目“第一单”,也是我省首批通过全部验收程序并正式投产运营的乡镇污水处理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为潜江市建设江汉平原生态枢纽、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平原绿化示范区等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必将为保证汉江流域生态安全、推动汉江经济带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工艺领先 确保清水长流
作为全省首批乡镇污水处理PPP项目,也是国家财政部2018年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并获得财政部“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由潜江市住房和建设委员会作为实施机构,中交二航局作为大股东与安徽国祯环保组成联合体中标该项目,并依法注册成立中交二航局潜江环保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总投资额8.93亿元,其中建设期1年,运营期29年。
整个项目的施工任务由中交二航局总承包。在施工中,中交二航局市政建设有限公司用上了建筑领域最前沿的BIM技术,为实现并提高污水处理工程信息化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BIM技术,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优化设计、精确掌握施工进程、合理制定施工计划、跟踪施工资源,达到合理安排工期、提高质量的目的,实现建设过程的全面管控,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项目包括新建集镇污水处理厂13座,日处理能力1.62万吨(含工业废水2500吨);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3万吨。结合各厂区实际,生活污水采用AAO、AAO+MB-BR、一体化转鼓生物处理、氧化沟等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工业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纸厂和铝厂污水,采用高级氧化处理工艺。千吨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百吨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AAO+MBBR一体化设备和工艺,其中,一体化转鼓生物处理装置工艺在污水处理工艺上为国内首次采用。
在规范整洁的熊口污水处理厂内,粗格栅去除污水中的大尺寸漂浮物和悬浮物,再由提升泵房将污水送至调节池。调整水质和水量后的污水进入生化物化一体化设备,进行生化反应及沉淀工序。处理后的污水还需再经过消毒,最终变为清澈的水流排出。所有的这些处理过程都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和管理,潜江市环保局也全程在线监测各项出水指标。中交二航局潜江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介绍,包括该厂在内的第一批6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可合法排放至自然水体。“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了周围水体环境,对治理水污染,保护汉江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潜江市住建委主任刘爱国面带憧憬地说,“那时候,清水流过的地方,必定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从2017年9月8日接到中标通知书,2017年9月16日正式开工,到2017年12月25日完成第一批6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施工,历时108天。中交二航人凭借先进的项目投资、建设经验,展现央企担当,发扬铁军精神,如期优质地实现了首战告捷,赢得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赞扬。今年9月,省住建厅通报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综合评分情况,以该项目为主要参评单位的潜江市以95.34分居全省第一。一年来,潜江集镇污水处理PPP项目也多次接受省住建厅的检查和其他县市住建局组织的参观学习。10月22日,湖北省人大主要领导来此项目调研时,对项目进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生态环保 提供优质服务
进军生态环保领域,中交二航局并非“不务正业”。
中交二航局是水工领域的领跑者,进入生态环保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在污水处理、城市供水、海绵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气。
南北走向的巡司河,是武汉市南湖和白沙洲地区重要的城市排渍渠道,上世纪中叶,河水清澈见底。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巡司河“健康状况”恶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成堆,沿线违建较多,过水断面严重萎缩的同时,也变成了一条黑臭水体。
2010年,武汉市开始对巡司河进行综合整治。中交二航局主要施工内容为将河渠改造形成规划断面生态河道,同步清淤,新建涵闸、补水工程、桥梁,在巡司河沿线两侧新建排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通道、公共服务建筑等配套设施。
项目管理团队与汛期赛跑,仅用两个枯水期便完成300万延米的水泥土搅拌桩作业、80万方积年淤泥处理、污水管线驳接、过水节制闸建造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为迎接武汉汛期做好了充分准备。
如今,巡司河沿岸打造的亲水平台、绿道、文化步行街、水湾风情园和运动公园,已成为武汉市南湖周边市民闲暇休憩的又一好去处。
生态环保项目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政府的诉求也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和专业,往往复合多元,需要通过高端策划,将环境治理与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顶层设计协同。中交二航局高屋建瓴,对接、整合外部产业资源,积极探索“环境+城市综合开发”“环境+乡村振兴”“环境+文旅”“环境+康养”等产业发展模式。中交二航局希望,未来能成为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承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
今年7月,由中交二航局牵头的联合体,成功中标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约9.5亿元。
这是中交二航局首个集设计、建设、运营于一体的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项目,也是中交二航局继潜江集镇污水处理PPP项目后,再次在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围绕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中交二航局还参与了三角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黄家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打造更美更洁净的亲水乐园。一批自主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也在诸多生态环保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国家“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地级市以上城市饮用水水质需要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水处理能效还需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治理风口呈现。海绵城市市场容量达4000亿元以上,城镇污水的新增和提标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也达到了2000亿元以上。“开展生态环保业务,利用好投资拉动开拓市场,并尽可能于市政、轨道、交通业务形成联动。把握绿色环保产业大势,打造‘绿色品牌’。”中交二航局“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这样提出。2017年,中交二航局环保类项目经营额达79.81亿元。一系列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生态公园项目、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国内取得了较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