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小于0.5度,欠挖值小于10厘米,满足要求。”中交二航局芜湖融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安监部部长国利标从身侧军绿色斜挎工具包里,取出坡度尺,专注地测量1号楼基坑边坡。
阳光下,军绿色的斜挎包在青灰色的喷砂层前格外显眼。这个看似普通的工具包,却藏着保障工地安全的“秘密武器”。该工具包是项目部为安全员配备的,现在已成为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亲密搭档。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融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是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共有建筑物16栋,现场施工涉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如深基坑、高支模等。
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作为科班出身的国利标深知“安全无小事”,量变积累到临界值就会产生质变。今年6月,项目部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准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演练模拟作业人员在未充分通风和检测的情况下,单人无防护措施进入地库有限空间作业的情境。
在编制方案时,国利标思考:在实施救援前,要先对有毒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演练肯定会准备检测工具,但实际施工时遇到此类情况,若安全员没带检测工具,岂不是延误救援?
考虑到此,国利标开始整合安监部现有安全保障工具,发现部门内虽有一些基础工具,却远远不能满足现场需要,还需补充必要的检测器材,以便在紧急情况时有“好帮手”。于是,他在笔记本上列出了一些安全检查工具:测距仪,游标卡尺……他一边念叨,一边思考哪些工具还需要随身携带。
第二天一早上班,鼓鼓囊囊的工作服口袋成了他的“移动工具箱”。从那天起,国利标每次去现场,口袋里都是鼓鼓的。现场老工长王玉文见了不禁笑道:“小国啊,你这口袋都要撑爆了,你应该背个电工包啊,不然这么多东西不好装,还容易掉。”“对啊!”王师傅的一句话让国利标茅塞顿开。国利标很快向项目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购置一些便携背包用于携带日常安全检查工具。
恰巧,项目安全负责人王匡正就现场检测管理存在量化难的问题,向四公司安全管理部反馈。安全管理部表示,准备为现场安全员配备工具包,目前正安排项目试点推广。于是,融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很快成为第一个安全员工具包试点项目。
军绿色的包里不仅装了钢卷尺、手电筒、酒精测试仪等常规工具,也有方便测量数据的坡度尺、数显扭力扳手等。具有电工证的国利标,还为自己配备了接地电阻测试仪、万用表和斜口钳。为了让班组能及时接受准确的安全教育,包里还装着《隐患判定标准》《安全叫停单》及《安全巡查记录本》等“宝典”。国利标常蹲在工友身边,翻开手册对照现场隐患耐心讲解:“你看,直径20厘米及以上的钢筋不得采取电渣压力焊连接。当之前图纸要求跟现行标准相冲突的,必须按照现行标准执行。”
在7号楼的二级配电箱前,尽管电工老周多次强调接地电阻“绝对合格”,国利标还是坚持用接地电阻测试仪重新检测。“9.3欧姆。”检测仪的数字清晰跳动,精准验证了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的规范标准,也读出了国利标骨子里的坚持:“安全管理,必须用数据说话。”
如今,安监部的小伙子们都挎上了军绿色的斜挎工具包。他们看到状态不佳的工友,随即拿出酒精测试仪检测是否饮酒;核查楼栋连墙件螺栓紧力时,迅速拿出数显扭力扳手,以测出的准确数值作为判定扭力是否合规的依据;在进入有限空间施工前,拿出气体检测仪检查有毒气体和氧气浓度是否超标。小小的工具包,就像一个“魔法口袋”,包里的“秘密武器”不仅能及时纠正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通过数据说话,能让作业人员理解安全原理,做到举一反三。
“有了这个工具包,再也不怕工具乱丢了!”现场安全员拍着身侧军绿色斜挎包,笑着说。阳光下,鼓鼓的背包格外醒目,包里装的不仅是一个个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记录测量数据、每一页巡查记录,都在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驾护航。(闻雨琪 王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