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业务动态

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主墩钢吊箱“落户”泉州湾

发布时间:2019-03-25阅读次数:

3月25日上午11点30分,随着起重船缓缓落钩,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77号主墩钢吊箱顺利下放到位,至此,大桥双主墩钢吊箱吊装施工圆满完成,为主墩实现由水下桩基施工向水上施工的重大工序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建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简称“福厦高铁”)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其修建对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项目北起福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正线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概算投资总额约499.02亿元,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福厦高铁6标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起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跨越泉州湾进入晋江市,线路全长27.455公里。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20.287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主桥长800米、主跨400米,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

该项目于2017年9月30日开工,2018年6月29日全面启动海上施工。于2019年2月28日圆满完成76号、77号主墩共48根桩基施工任务,推动大桥主墩由水下施工转入水上承台施工新阶段。

据了解,为实现主墩安全、高效、经济化施工,承台施工的挡水、挡浪、模板结构物采用单壁钢吊箱结构,其作用就是通过四面壁板和后期浇筑的封底混凝土形成围堰,为承台施工提供干作业环境。“就像在海中放置一个巨型‘箱子’,将‘箱子’底部和海中桩基相连并固定,然后向底部浇筑混凝土,并抽干里面的海水,这样就可以在海中形成一个小型‘人工岛’,使海洋施工环境变为陆地环境,方便承台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延河解释。

此次下放的大桥主墩钢吊箱设计尺寸长41.9米,宽27.9米,高10.47米,是一个足有3层楼高、近2个篮球场大小、自重达517.7吨的“钢铁巨人”。下放过程中,整个钢吊箱要在海风、波浪、浮力等多种自然因素影响下,准确无误地穿过24根桩径为3米的钢护筒。

自开工以来,福厦高铁6标已获得6张绿牌、泉州市工人先锋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并在业主单位——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开展的2018年上半年工点施工质量分级评价检查考核中,以优秀率100%、平均分96分名列第一。这是参与考评的全线9家施工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路外企业。

作为福建省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先行性项目,福厦高铁建成后,福州至厦门行程时间将从现在的近2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实现福厦两地“一小时生活圈”,并串起福州、泉州、厦门等福建三大发展引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制约问题,对推动海西城市群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作为京福高铁的重要延伸,福厦高铁北接京福高铁、温福铁路,南接厦深铁路、龙厦铁路,建成后,将使福建6个设区市(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南平)实现“高铁进京”。(李然犀  张延涵  尹旺)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