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业务动态

埃及苏赫纳项目地连墙全线连通

发布时间:2019-02-26阅读次数:

当地时间2月21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槽,埃及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地连墙1400米前墙、1300米锚定墙施工完成,比计划提前一周实现全线连通,为后续码头胸墙和轨道梁施工如期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埃及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工程位于苏伊士运河南入口约40千米,开罗东南方140千米。项目采用EPC总价包干模式实施,由中国港湾总承包、中交二航局一公司负责实施。这是中国港湾在埃及经营8年取得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中交二航局进入埃及及北非市场的第一个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约670万立方米港池开挖及疏浚,约1302米地连墙码头,约88900平方米堆场(含水、电管网),约1937米护岸,2座码头办公室及2座变电站,工期18个月。

古埃及人民以尼罗河为生命线,构筑了尼罗河沿岸极为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港口建设成为当地国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埃及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升苏赫纳港的货物吞吐能力,提升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区物流交通条件,也必将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有利于中埃以“设施联通”为抓手,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开花结果,助力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和埃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经过6个月前期精密筹备才全面进入施工阶段,仅剩12个月工期,为施工带来很大强度和压力。面对实际情况,中交二航局建设者加强了资源配置、质量管控、安全管理等措施。

在资源配置方面,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在国内分包商设备未到位的情况下,引进当地分包商进行后墙施工,提前摸清各工序工效及现场地层情况,缩短了施工磨合期,同时发挥当地外籍劳工的价格优势,以1:9的比例(1名中国人,9名当地人)足额配置埃及劳工,也为大量当地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此外,项目部还通过优化组合现场现有设备,减少设备用量;变更钢筋连接方式,减少焊接工程量;严格控制接头管下设起拔精度,提高钢筋笼下放成功率,减少下放时间;寻找当地土资源,试验确定适合比,为槽壁稳定性提供支撑;旋挖提前引孔,“三钻两抓”提高成槽进度,减少单个槽段成槽时间等方法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进度。

在质量控制方面,由于项目港池开挖采用的是降水干施工工艺,地连墙质量和保护层质量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自地连墙开工起,项目部就提出“每一段地连墙都是第一段”的口号。地连墙钢筋笼最长达30米,重达31吨,有预埋件,且制作精度要求误差不超过3厘米。项目部在钢筋下料时就严格将精度控制在5毫米范围内,在绑扎时,制作了定型台座,让绑扎全程都在台座上完成,并将每根钢筋编号、划线,设置固定位置,同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钢筋笼质量。成槽质量决定地连墙的最终质量,项目部通过引进先进自动纠偏液压抓斗,在开挖过程中及时纠偏;利用旋挖钻成孔垂直精度高的特点提前引孔,顺着引孔下挖等方式提高施工精度,确保成槽质量。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项目部通过在导墙上放点、控制预埋件位置,利用定位筋和增加混凝土垫块的方式确保了下放居中,从而确保了钢筋笼保护层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时,项目部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稠度、浇筑速度和拔管时机,每浇筑完一定车数,现场技术人员都会测量混凝土高度,掌握时时浇筑情况。一系列管控措施,实施起来细致繁琐,但确保了施工质量,换得了业主对二航建设者的信任。在项目实施中期,现场验收通过率基本达到了100%,钢筋笼验收基本免检,整个地连墙超声波检测合格率为100%,保护层合格率在98%以上,这大大节约了后期修补时间,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因工期紧张,项目部采取24小时倒班作业模式,全体员工春节期间仍坚守一线。项目严格实行安全许可制,所有钢筋笼起吊和下放均需得到安全部门许可才能进行;安全人员现场24小时值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严格进行起重人员培训和管理,有合格证书才能上岗。在整体地连墙上万吨钢筋笼起吊过程中,项目部未发生一起伤害和事故。(刘琰  龙吉君  鲁伦)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