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永定河,瘦了。
2024年4月,中交二航局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同年8月,程小东调任项目部党支部书记。
春秋两季是北京最好的施工季节,但永定河不能等,等到来年春夏雨季来临,势必延误工期。10月中旬,项目团队立下了“军令状”:在2024年剩下的两个月,抢建13.7公里的防冲墙,完成6个亿产值。
北京人,对2023年的那个夏天记忆尤其深刻:受台风影响,北京暴雨,永定河咆哮奔腾,河水漫过七八米高的堤岸,淹没了房山许多村镇,交通中断。据记载,这是1924年以来永定河最大的洪水。中交二航局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就是要让永定河安静地顺着河床流淌,不再肆意漫过河堤。
压力传导到了项目每一个人身上。10月份,党支部党员大会气氛凝重。支部12位党员,在程小东的带领下,于党旗下庄严宣誓,势必完成任务。程小东总结的话很短,概括起来,只有8个字:时不我待,凡事尽快。
“防冲墙施工”党员示范岗很快成立。
程小东是干物资出身,他深知物资供应对建设周期的重要性。在永定河项目13.7公里长的防冲墙建设中,平均每月需要15万立方米混凝土,每月需要1.7万吨钢材,才能保证材料供应。党支部把这个保供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党员示范岗成员、工区负责人彭浩。
“11月5日,混凝土需求量是5500立方米。”“12月1日,5000吨钢材必须到位。”……在彭浩的一个小本子上,如蚂蚁般“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紧急事项。“全线不止我们二航局一家施工单位,其他施工单位也在加紧施工,这让混凝土和钢筋的需求量剧增。”彭浩给自己上足了发条,开足了马力,不停地穿梭在商混站、钢筋厂家、工地之间。在他的协调下,供应混凝土的商混站从2家增加至6家,钢筋供应厂商也增至3家。
另一边,党员示范岗负责人、副经理程修霖则变身“伐木工”,为防冲墙施工创造先决条件。
相对潮湿的地理位置,让永定河河床里生机勃勃,杨树、柏树、银杏、桧柏、楸树和国槐竞相生长,给施工带来了阻碍。施工前,必须让这些树木得到妥善安置。然而,贯穿庞各庄和榆垡两个乡镇的施工线路长18公里,有树木近万棵,要全部移栽,无论从工作量还是时间上,都不太现实。
树木征迁的问题,困扰着党员示范岗每位成员。在永定河现场施工点,示范岗成员一边走在河床的树林里,一边商讨对策。最终,“移栽一部分砍伐一部分”的方案确定下来,程修霖成为这一征迁任务的带头人。
要通过这个方案,需要征求业主、林业、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的意见。程修霖找到林业管理部门,对全线树木做了一个统计,按树龄、直径、品种等进行了分类,并结合相关负责人意见初步确定哪些树木移栽、哪些树木砍伐。由于报告详尽务实,“移栽一部分砍伐一部分”得以实施。2024年10月3日至15日,程修霖带着队伍,以每天500棵的极快进度进行移栽和砍伐,为完成“60天6个亿”的奇迹创造了先决条件。
历史上的永定河,曾被称为“无定河”。据统计,从元朝到清朝的640年间,共发生决口漫溢等较大水患达124次。平均4年左右就遭灾1次,洪水还曾数次涌入北京城区。然而,随着中交二航局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项目防冲墙建设接近尾声,历史终将成为历史。
香港有个著名的武术导演,也叫程小东,常在大荧幕上展现飘逸灵动赏心悦目的武术动作。永定河的程小东,则在这部事关首都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片”中,充分调动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奉献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工程建设奇迹。
永定河的程小东,同样有侠之大者的古道热肠。
临近冬天,村东头的周大娘每日期盼着在北京市里边打工的儿子回来,劈了堆在院子里的柴火,为过冬做好准备。但程小东带领的党支部一帮青年小伙,却先于周大娘的儿子到来,他们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一根根木头劈开,再堆放整齐。周大娘笑得乐开了花,一帮小伙子们,也笑得乐开了花。
开心的还有在永定河工地干活的农民工。党支部在工地现场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工友办卡零距离,工地服务暖人‘薪’”主题党日活动,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到项目部集中为工友办理工资卡,解决了开卡烦“薪”事,惠及工地1000多名工人。
程小东善为人师,在赤石大桥、益阳大桥负责物资工作时,就带了出七八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如今他们都已成为物资管理的得力干将。在永定河项目,党支部还将大禹治水精神融入项目建设,成立“大禹讲堂”,形成“班子带骨干、党员带群众”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和“双向选择+1+1+1”导师带徒机制,培养了8名复合型人才,十多人成为项目中坚力量和后备干部。
站在永定河岸边的程小东,同样瘦削。
100多米宽的河床里,有青年骑马溜达,有小孩嬉戏打闹,有村人打理庄稼……那年夏天的特大洪水,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夏天,以及以后的许多个夏天,永定河将一直“安定祥和”地流淌。
以程小东为代表的二航局建设者,正在讲述新时代的“千年永定”新故事、新篇章。(向代文 李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