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业务动态

聚焦人才短板,孵化地铁人才

发布时间:2020-05-20阅读次数:

中交二航局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部现有管理人员80余人,其中2019届新员工占四分之一,项目开工时,具有地铁施工经验的人员有限,能挑“大梁”的不多。对此,项目部聚焦人才短板,着力孵化地铁人才。


“一会三讲堂”,泛起奔涌“后浪”

2019年7月,中交二航局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部注入22名新鲜“血液”,针对员工队伍现状,项目部制定了促进员工全面成长的“一会三讲堂”专属套餐。“一会”是职工大会,“三讲堂”是“微课堂”“廉政十分钟课堂”和“道德讲堂”。

“微课堂”主要针对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项目部按照“三全”要求,做到培训人员全覆盖,学习期间不能无故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利用其他时间进行补学;培训内容全囊括,对安全、技术、合同、设备等不同专业知识全面击破;培训知识全过关,培训学习方式采用“学习+考试+通报”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验收”。

2019年,项目部共开展“微课堂”百余次,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通过20分钟的微课堂学习,我掌握了钢筋绑扎及钢筋焊接质量要求及标准,不再是技术‘小白’。”技术质量部2019届员工刘翼豪感慨道。

“廉政十分钟课堂”和“道德讲堂”,目的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廉政、道德教育和工作经验传授,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每月的职工大会,旨在为新员工提供一个分享工作经验、了解项目总体情况及谈心谈话的平台,及时了解项目动态。

“一会三讲堂”赋能员工成长,对项目员工的岗位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员工快速成长。从工作“菜鸟”到独当一面,新员工们不断成长,逐渐泛起奔涌后浪。


在岗位角色转换中培养“多面手”

“小刘,你现在到仑头来测一下导墙标高。”官洲站测量员刘雨松接到仑头站技术员的电话,赶紧从官洲转场到仑头。
    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有官洲、仑头、大北三个站点,目前已全面开工,经常因工作需要要求测量员火速转场。但“转场”不是长久之计,现场技术员也逐渐扛起测量员的部分工作职责,升级专业能力。

完成项目技术员的“升级转型”,项目部更新传统学习模式,将学习内容与现场需求相对接,着力将项目技术员打造成现场的实战“多面手”。2019年底,项目利用一个月时间,根据制定的学习计划及考核指标,对工程、技术质量、设备、物资专业的20余名员工开展技术员实操能力升级的集中训练。以实操学习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将现场设置为考场,并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巩固学习成效。
   “平时多学一些,在工作实战中就多一份胜算。通过此次测量及试验的学习,我懂得了水准导线的计算,以后测量相关数据我能做出正确判断,不会再把数据弄错。”工程部小刘在交流会上自豪地说。
    针对“多面手”的打造,项目部也推行部门轮岗学习模式,在不影响自身岗位工作的前提下,组织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在工作实操中交叉学习,确保每名员工能熟练掌握3至5项专业技能,达到“精本职、通三岗、懂多岗”目标,努力培养胜任不同岗位需要的“多面手”。

 

 

让“流动红旗”“C位”出道

2019年5月起,项目部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每月评选优秀个人及部门,将员工的绩效与所在部门的绩效、个人工作业绩、岗位业绩挂钩,同时拉开了绩效奖励的档次,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撵不走,不想干事的人待不住”的工作氛围。

优秀部门是根据本月部门的重点工作、日常工作、整改落实、部门配合度及人才成长五方面工作来进行评选的,而“优秀部门”花落谁家是每月绩效考核的“重头戏”,能起到调动部门人员动力和活力的作用。同时对优秀部门授予“流动红旗”,让“流动红旗”部门在八部一室中“C位”出道。
    “看,‘流动红旗’缀亮了我们办公室,显得更亮堂啦……”安全员徐红兵高兴地喊道。2020年2月,安全环保监督部因防疫工作出色,当好了项目全面复工复产的“先锋”,勇夺当月“流动红旗”。

 

谈起优秀部门评比活动的初衷,项目负责人说:“通过每月的评比,让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将部门考核与利益挂钩,作为总结表彰的重要依据,就是激发大家为工程建设多出力,让员工在良性竞争中成长。”(李超美)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