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10时,离汉通道关闭;2020年4月8日0时,离汉通道管控解除。从“暂停”到“重启”,1814个小时,对武汉、对湖北、对全中国而言,是冬天与春天的距离,是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艰难历程。
在这场疫情中,众多“逆行者”的勇敢坚强、责任担当、无畏无私,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而随着疫情趋于稳定,生产生活逐渐恢复,在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工地,也发生了一段关于建设者“战疫”与“战役”的故事。
防疫
2月17日,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C1标项目迎来复工首日。疫情期间,复工生产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加班加点提供物资保障,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根据规定,进场的每一名工人都要登记个人信息及行动轨迹、扫健康码,还需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做核酸检测。
工人每天上岗前要给他们发放口罩,项目各区域每天要消毒,人员全部要进行体温检测,防疫点要24小时设卡值岗……在人员不充足的当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复工做好准备,这是项目书记王尹园想得最多、也最难做的地方。
经过动员,后场所有办公室人员轮岗值班,劳务队班组长配合,几位项目领导亲自背上消毒桶上场……在允许范围内,全员行动,各项防疫工作才得以落到实处。
这个春节,王尹园又没回家,在项目部值守了一个月,这是他和家人在工地过的第三个春节。
雨夜
如果没有疫情,项目本应于2月1日开工。而复工后,业主告知项目部,原计划工期不变。
一时间,项目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工期吃紧,用工又短缺。这样情况下,如何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是生产经理姚斌最头疼的问题。
南京五桥跨大堤及滨江大道桥所采用的波形钢腹板节段梁预制安装工艺为国内首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工艺及工效也无从参考,能否按期完工,谁心里也没底。
跨堤桥跨度为45米+78米+41米,包含124榀节段。在不足3个月的工期里,边跨要合龙,桥机纵移是无法压缩时间的。这意味着每天至少要安装3榀节段,而现场仅有10名工人、2名技术员可用。
项目部通过工艺总结与流程固化,将技术熟练与生疏的工人混合搭配,分为两组,所有设备现场待命,保证24小时可拼梁、不间断。
3月28日夜晚,一场春雨裹挟着碎雪稀稀拉拉地下起来,工人们冻得手指发麻,戴着口罩喘着粗气,手中的活一直没有停下。
技术员马壮在南京待了7年,他忍不住感慨:“今年的夏天来得太晚了!”
匠心
波形钢腹板节段梁安装包括试拼、胶拼、预应力穿束张拉、架桥机对称卸载几个工序。
原有的预应力张拉平台采用精轧螺纹钢作为吊杆,在起吊时与梁段一起安装。在实践中,平台需要在空中安装,4根螺纹钢同时穿入吊挂孔中操作难度很大。仅安装平台大概就要2个小时,而且空中施工平台较晃动,容易挤伤工人。经过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讨论、优化,最终从平台下手,改造后直接悬挂在吊具的挑梁上,既没有安全隐患,又容易安装,30分钟内即可完成。
在生产最为紧张的时候,另一项有关工艺改良的工作也在进行着。上部结构合龙后,需要破除临时支墩,让永久支座参与受力,完成体系转换。传统方法采用风镐破除临时支座,盖梁顶面的空间高度不足1米,工人连坐都坐不直,施工时还需要有第二个人顶住腰部发力。同时,开孔凿除,面临大量的石粉,作业环境不理想。4名工人分两组,一天也仅能破除2个。
项目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动手操作,总结经验后,他们淘汰了原有工艺,总结出一套从预制到液压破除的新工艺,即临时支座在预制时埋设套管,避免破除时在现场开孔,埋设位置根据支座截面设计,采用液压装置劈裂。如此,不仅工效提高8倍以上,工人也无需再进入狭窄的盖梁顶部,受粉尘噪声伤害。
一次次突破,让南京五桥的技术人员意识到:改良工艺不应该仅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提升工人尊严,改善工人作业环境,进而保护环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完结
5月8日,跨堤桥完成最后一片预制节段梁安装,顺利实现所有边跨合龙,5月20日即可完成中跨合龙段现浇,实现北引桥贯通。
在战疫情这三个多月里,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建设者的“战役”逐渐接近尾声,有些工人与技术人员带着三年来在这里的各种记忆离开,一些此刻还留在现场的二航人,正期待着大桥的顺利贯通。
真正的壮举值得热烈的赞美,而像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这些朴素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也值得赞扬。(马壮 许贤明)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