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再往大里程方向顶推一个行程……好!到位!本次顶推作业结束!”对讲机那头,主控员肖爽如释重负,这是他年后第16次完成同样的指令。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济南凤凰路黄河大桥为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全长1332米,宽61.7米,主跨跨径2X428米,其宽度和主跨跨径均打破同类型桥梁的世界纪录。主桥钢箱梁总重约4.6万吨,采用步履式顶推技术施工,钢箱梁在南、北两岸分别拼接汇总成节段,运抵现场后吊装至拼装平台,经调整定位、施工环缝、逐节安装后再顶推,直至合龙。肖爽是顶推团队的一员,来自中交武港院,负责所有顶推设备的协同配合。
钢箱梁施工是项目工期控制的关键,顶推更是其中的“龙头”。起初,顶推团队都来自湖北,春节前都已回乡过年,但是,突如其来席卷全国的疫情让他们无法及时返岗
大年初三,项目部就积极与武港院沟通。“田总,今年是项目施工的关键之年,下半年主桥钢箱梁得合龙,之后要施工南北塔上塔柱。如果不抓紧时间,就要冒着冬春大风天气进行高空吊装。总拼团队基本安排好了,最担心的是顶推团队。我们还不确定疫情走势,但复工是迟早的,建议选派非湖北籍人员重组团队,一旦接到复工命令可以及时上岗,拜托了!”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韩景磊在电话中用语恳切。
就这样,接到复工指令后,包括肖爽在内的12名湖南籍技术员火速进场,经隔离后上岗,满足了基本施工条件,保证了主桥钢箱梁施工不受影响。
但是,以最基本的人员进行配置,意味着每个人的担子更重了。“现在是一个班组负责两边的顶推,基本上都是北岸顶推完,南岸接着顶推,之后北岸又开始,连轴转。每次设备联合调试,我们都要扛着主控计算机上上下下地爬临时墩,相当于每天爬一次66层的高楼。”肖爽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一次顶推9小时,主控员负责顶推全部设备的状态控制,要全程盯着屏幕,看着2000多个数据点反馈的信息,时刻关注设备线性、同步性。与此同时,随着钢箱梁逐渐“长大”,投入设备越来越多,现场顶推系统联合调试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开始出现。
“如果能利用互联网远程控制技术,‘远水’也许能解‘近渴’。”视频会上,肖爽在与团队成员的讨论中迸发出灵感。于是,他们紧急联系上远在武汉的顶推设备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邱未,利用“向日葵远程控制软件+微信视频连线”的方式,将相隔千里的武汉办公室和济南现场联系起来。
远程力量的加持推动了工程的进展,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扰。“邱工,在保证设备顶推同步性这块还请您帮着指点一下。”回到项目驻地后,肖爽将施工出现的新问题向邱未虚心请教。“顶推设备这么多,高峰期预计有50台顶推设备同时运转,怎么保证步调一致?”
“想让钢梁稳定、同步地顶推,要通过现场监控及测量,按照各千斤顶实际顶推速度与同步顶推速度之差,得出现场各控制单元的速度调整指令,通过总线传输到现场各控制单元,根据指令按比例降低各自顶推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实际速度,以实现多个顶推设备的同步控制。”邱未经验丰富。
“明白了。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黄河滩区施工,最近信号时有波动,有时远端出现信号延迟,很影响协同配合的进度。”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之前就碰到的,现在特别希望5G网络能够及时覆盖。不过慢下来重新调整一下,也并不耽误‘砍柴功’,建议每300米安装一个信号扩大器,应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一端的老师毫无保留,另一端的学生毫不松懈。严重超时的一节节网课结束后,学生们心满意足,最终成功将编写好的程序灌输到一个个分控箱中。
如今,顶推团队的后续技术支持人员已陆续进场,济南凤凰路项目部已掀起全面生产热潮,穿梭在喧嚣现场的二航人开始架起钢铁巨龙飞跃黄河。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