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兵,1994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参加了苏通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从事工程技术及项目管理工作,现为重庆港忠县港区新生作业区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曾获中交二航局“优秀员工”、“优秀项目经理”,重庆市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2020年4月,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走道板、纵横撑还有其他附属设施,再仔细过几遍,为后期全面验收做准备。”4月30日,春末的长江边上,中交二航局重庆忠县新生港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胡长兵正带着管理人员一处不漏地检查多用途水工泊位的每个细节。
青山含黛,江水碧绿,一艘艘货轮从江上穿梭而过。从这里向着长江下游延伸400余公里,即可到达三峡大坝。这座正在建设中的港口码头正处于三峡库区范围内。
时光回到三年前,港口所在的位置还是茫茫江水,后方尽是一片荒芜。2017年3月28日,胡长兵作为第一批进场人员,投身到这座长江上游第一个万吨级码头的建设征程中来。
资金短缺、材料组织难、前期事务繁琐……一系列困难接踵而至。胡长兵带领施工团队积极与当地政府、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沟通对接,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和港区用地范围内应拆339户农房、8家企业约11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等艰巨任务,为快速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忠县新生港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659.8亩,包含1个吞吐量10万辆/年(400万吨)的滚装泊位和4个吞吐量320万吨/年的多用途泊位(2到5号泊位)以及后方陆域仓库、物流园区等设施。其中4个多用途泊位构成的水工码头总长600米、宽28米,需要320根深水桩基作为支撑,由3层框架、5层走道板和16个结构段构成,紧邻长江左岸,受库区水位上涨影响极大。
“从多用途泊位临时钢平台搭设到框架结构施工,都要考虑每年三峡库区蓄水时间,一旦过了9月10日水位就开始上涨,错过这个时间点,很多工序就可能耽误一年时间。”胡长兵介绍说。
2017年4月12日,新生港项目破土动工。同年5月15日,项目部打下第一根钢平台钢管桩,为多用途泊位码头的实施开了一个头。接下来,胡长兵他们要抓住5月到9月的枯水黄金期,展开钢平台搭设。
钢平台设计用钢量2.2万吨、面积3.5万平方米……要在不到四个月时间内完成如此工程量绝非易事。在动工前期,胡长兵与班子成员研究讨论,在市场钢材紧俏的行情下迅速出击,派出物资管理人员奔赴全国各地钢厂和加工厂,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钢平台以及后期1.8万吨桩基钢护筒的材料,历经数月努力,终于采购到位。
5月后,重庆的天气愈发炎热,钢平台表面温度近70度。为减少发烫的感觉,工人们把纸打湿垫在钢平台上继续焊接其他构件,没过两分钟湿纸就被烤干。胡长兵每日的工作也是处于高饱和状态。趁着天气凉,他早晨五点就要赶到工地巡查工人安全作业情况,并现场部署施工工序和资源调配。一旦过了上午10点,太阳便开始毒辣起来,晒得人浑身冒汗。
一边是倒逼的“关门”工期,一边是酷暑难耐的天气,在这种矛盾的交织中,胡长兵对施工管理进行了调整:一是划定作业时间,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高温时段取消一线工人作业,同时管理人员利用此时段加紧研讨工序工艺优化,及时提出施工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二是践行人性化理念,发放防暑降温药品,为工人送清凉,实施班组月度激励机制等。如此以来,既充分运用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人作业积极性和施工效率。

2017年9月库区涨水之前,码头多用途泊位钢平台全部搭设完成,成功避开了涨水期,为后续桩基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2017年9月28日,水工码头首根桩基钢护筒成功施沉。2017年10月22日,码头首根桩基浇筑完成。
在桩基施工的同时,码头上部框架结构同步展开。框架施工的前提是拆除之前的钢平台。2018年4月,钢平台拆除启动。此时的长江水位标高为156米左右,仍处在水位回落阶段。而钢平台最高处与水面高差达30米,面临高空作业。随着三层平联逐一拆除,钢管桩稳定性开始变得脆弱,安全风险增大。胡长兵带领管理人员采取“人盯人”战术,每名管理人员紧盯三名工人,随时监督安全带佩挂等防护情况。
2018年6月,码头钢平台全部安全拆除,仅用2个月时间,为码头框架施工奠定了重要基础。

潮涨潮落,滚滚长江的水位起伏就像一个轮回。
紧接着的上部框架施工,再次面临着9月10日的三峡库区涨水节点。胡长兵再一次直面挑战。
三个月,必须要把上部框架施工到175米标高才能安全躲过长江蓄水最高水位。然而,就在2018年7月施工正酣时,洪峰来了。
在预测到洪峰最高水位将达到160米标高时,胡长兵与管理人员紧急决定,必须要在洪峰到来之前完成下横撑混凝土浇筑。由于下横撑底标高为154.2米,这一层非常关键,如果不及时完成被洪水淹没,将耽误未来更多时间。胡长兵超前组织混凝土材料,强化设备保养,昼夜不停施工,连续浇筑16个节段近2万立方米混凝土。7月5日,就在所有下横撑浇筑完成的2小时后,第一次洪峰过境,恰好淹没下横撑。“我们浇筑的速度超过了洪水上涨的速度!下横撑能在7月完成,我们掌握了主动权。”胡长兵说。
后续,7月份之内,施工现场又遇到4次洪峰过境。直到7月20日,洪水退到150米标高。在8月初的一次专家会上,与会人员对2018年9月完成上部框架施工剩余任务显出了些许的悲观态度。
胡长兵带领项目团队反思推演,综合考虑,认为必须抢在库区蓄水前拿下目标!为加快施工,胡长兵实施了“人海战术”。高峰期时作业人员达600人,16个结构段同时作业,现场7台120型塔吊不停地起吊钢筋,4台52米长臂泵车不间断浇筑混凝土。到了晚上,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灯火通明,将长江水照得透亮。
那段时间,胡长兵每天的睡眠不到5小时,昼夜都在关注着施工进展和安全生产。在全员努力下,2018年9月初,框架结构施工高度达到175米标高,基本摆脱了后期水位上涨的影响。
后续施工势如破竹。2019年1月11日,1号滚装泊位实船靠泊试验圆满成功。2020年1月,码头面层及铺装层完工,2到5号多用途泊位主体工程完成。1月15日,4号、5号泊位投入使用……

如今的忠县新生港,已成功避开三峡库区水位影响,正在加紧后方陆域施工。胡长兵他们正在为项目最终完工持续努力着。组织好200多台工程运渣车,完成1400万立方米的开挖量,安全用好3000吨民爆用品……是后续陆域施工的一连串数字。
“我们将持续努力,把新生港建设成为长江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胡长兵说。
时光如梭,参与工程建设26载的胡长兵,期间的艰辛写在他满头白发上。从新生港向下游延伸,还有他参建的奉节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江苏华能电厂和苏通长江大桥4个工程。
如今,他再次回到长江上建设这座“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连接点的港口,不禁感慨万千:“就像看着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茁壮成长一样,我见证了新生港的从无到有!相信,在所有建设者努力下,这座港口将承载着江海直达的梦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杜才良)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