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业务动态

“南天”路“难”比登天

发布时间:2020-04-18阅读次数:

李白在《蜀道难》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在广西,中交二航局建设者在建设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南天高速”)3标段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境。难!实在是难!

勘测,像丛林探险

南天高速主线跨越崇山峻岭,所处地势条件复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孤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陡峭、坡度大,想要修路,简直难比登天!

“山里根本没路。”

“45度的陡坡,往前走一步,就像往天上登一步!”

 

 

2019年6月,眼看其他标段已陆续开工,3标的施工便道还没着落。没有便道就不能进场施工,又何谈领先全线的目标?

时间紧,压力大,修建便道迫在眉睫,项目团队决定马上行动。

施工前的勘测,就像是一场丛林探险。当时,项目驻地和施工所在地距离很远,开车单趟要1小时,往返要2小时。技术员和测量员每天早上7点就从驻地出发,到达时已近8点,爬上山就是中午了。尽管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勘测队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爬山之路依然充满未知。

 

 

“刺伤那是家常便饭。”技术员吕涛云说。45度的陡坡,想要往上爬,只能抓着一旁的树木,而山里多是带刺的杉木,锋利的树刺扎透了手套,就像针一下下扎进肉里那样疼。

山林土质松软,雨后根本落不住脚,一不小心就会摔跤。“有一次我差点……”提起那次经历,测量员毛建贵仍然后怕。前一秒还在叮嘱同事要注意安全,后一秒他就摔倒了,幸好卡在了树上,“刹住了车”。他的衣服全被划破了,身上脸上也刮出了口子,好在安全帽严严实实地保护着头。

雨后爬山,鞋上沾满了泥,双腿像绑了十几斤的沙袋,走一步就得喘一口粗气。实在走不动了,他们就用树枝把鞋上的泥刮掉,再接着走。爬到山顶,大家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也不敢多歇,啃几口面包,就赶紧起身接着爬。他们必须在天黑之前下山,否则极易迷路。

 

 

“相比摔跤刺伤,大山里的蚊虫、马蜂、毒蛇才是最让人害怕的。”就算是从不喊疼的生产副经理曲跃绪,面对这些“狠角色”,心里也犯怵。夏季大山里蚊虫密布,笼罩在周围,让人无处可藏,大家随身携带的驱蚊药,在如此庞大的阵营面前,根本无济于事。

曲跃绪是易留疤体质,每次勘测,他总是“满载而归”,脖子、胳膊遍体鳞伤。一个个红包如硬币般大小,奇痒无比,一挠就破,汗水渗入伤口,就像往上撒盐似的钻心疼。越疼越挠,越挠越烂,整个夏天,他身上的伤口就没愈合过。

“如果看到草地里有个像鸟窝一样的草窝,千万别走过去!”看到建设者们往山里走,热情的村民总会提醒他们要避开蛇窝。广西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很适合各种毒蛇繁衍,他们深居在草丛里,一不小心就会被踩到。而人一旦被咬,甚至来不及送到县城医院,就可能会中毒身亡。“光我看到的蛇,就有6条了。”尽管技术主管邓彪从小在山里长大,但对毒蛇,他还是心生畏惧。每天爬山前,他们都会带上驱蛇药,那是他们的“平安符”。

眼肿、脸肿、迷路、流血、疲惫、饥饿……

在勘测过程中,中交二航局的建设者们都变身成了“丛林野战军”,愈加艰难,他们愈加坚定:“干工程的男子汉,没有梨花带雨的娇气,只有铁打的坚强!”

施工,需过关斩将

整整两个月,白天他们是勇敢坚毅的丛林探险者,夜晚他们则化身为专业严谨的工程师。勘测采集到的数据,就像是子弹,等待他们一颗颗放入枪中,发出一次次精准的射击。

“便道线路如何规划?”

“这么大的坡度如何降低安全风险?”

“如何加快进度?”

……

 

 

根据项目部初步规划,施工便道围绕高速主线修建,总长75公里,其中近50公里为改扩建道路。

“又陡又弯,坐车就像坐山车似的,真是惊险刺激!”几乎每个走过3标施工便道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但即便是这样的“过山车”,也已是减缓坡度后的了。

“之前的坡,车根本爬不上去!”为了降低坡度,项目部绞尽脑汁。有些路段挖土就可降坡,但有些路段坡度大于20度且无法挖土放缓,项目部只好在硬化路面时设置菱形拉槽,刻槽深度达20毫米(普通坡一般采用横刻槽,深度不超10豪米),以增加路面的抗滑性。

山路十八弯,都不足以形容3标的便道,据粗略估算,全线有四五百个弯。保障车辆安全行驶是重中之重。项目部施工时特地将弯度较大的路段加宽至六七米,增大转弯半径,又进行了反坡处理,避免车辆转弯时“甩”出去,还每隔200米设置一个错车道,急转弯处限速15公里每小时。目前,仅已修建好的60公里便道上,就设立了近200块安全标牌,悬挂了总长近4万米的三角警示旗,张贴了近5000米反光条,转角镜、反光立柱、路锥、防撞墩、防护栏杆更是一应俱全……便道修建之难、耗费精力之大,绝不亚于修建一条公路。

 

 

“这还不算,只要一下雨,我们的心就都提到了嗓子眼儿。”项目副总工郑国健说。便道多在半山腰上,一旁则是100多米深的陡峭悬崖。广西雨水多,只要一下雨,来不及清理的泥土就会淤积在便道上,路面滑得就像结了冰,人易摔跤,车也极易打滑,十分危险。为避免发生事故,项目部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在雨天前及时清理泥土,对还没硬化的土路,就把表面的泥清理干净后再铺上一层沙石。

山里挖的路,多是直切的近90度边坡,为了放缓边坡坡度,项目部采用了分级式开挖法,分两级开挖,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可即便这样,松软土质加上多片石地质,在一场大雨后,边坡坍塌还是时有发生。 

“那天半夜12点,我们前一秒刚路过,后一秒边坡就塌了!”当时,技术主管赵伟都没来得及害怕,第一时间打电话协调,调动4台铲车和挖机,连夜将塌方路段的泥石清理干净,还对塌方的边坡进行了喷浆刷坡加固处理,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10点。

 

 

便道原地形陡峭狭小,一个工作面只能容一台挖机施工,弃土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为避开雨天施工,同时加快进度,项目部加大了机械设备投入力度,采用分段同时施工的方法。最高峰时,1公里便道就分3个工作面,3台挖机同时施工,且每个工作面设置一个临时弃土场。这既可提高施工效率,又能保证挖出来的土不会甩到下边坡,破坏下面的植被。

在安全管理上,项目部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不行,赶紧停下来!”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总监黄斌“铁面无私”。特殊环境下施工,他一直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每天蹲守现场,每一处陡坡,每一个急弯,每个人都是他关切的对象,不管白天黑夜,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也正是倚赖他这股子“执拗劲儿”,3标自开工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至2020年4月中旬,3标的便道施工已完成60公里,为高速主线施工打通了“生命线”。

南天高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渝桂新”南向大通道的具体体现,建成后将有利于形成“东靠西联、北进南下”的交通体系,形成贵阳-下老-天峨-南丹-南宁(河池)间便捷的通道,拉近沿线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也必将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鲁迅曾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南天之路的建设虽异常艰难,但甘做先行者的二航人绝不会因畏难而退缩!(卢晓琳)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