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到徐冉,需要早一点去蹲守。
早上七点,中交二航局沁伊高速项目的施工现场,项目副经理徐冉的身影雷打不动地准时出现,开始每日晨间生产检查。这一习惯,他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七点半,刚在办公室落座的工区总工程师赵明主便接到了师傅徐冉的电话。师傅的这个习惯,也让这通电话成了赵明主的工作“惯例”。伴随着手机铃声,沁伊高速项目一整日的忙碌拉开了序幕。
每一步,都要走稳走好
沁伊高速项目是洛阳都市圈重要的联动线,二航局承建标段全长13.1公里,涉及6座主线桥梁,总长约9.32公里。战线长、难度大,施工生产管理是项目推进中的“硬骨头”,徐冉则是众人心中化解“难题”的不二人选。
二十二年前,徐冉在锡太一级公路项目担任试验员。凭借骨子里的细致和认真,很快便将各项操作规程了然于心,仅凭目测就能准确预判出试验数据。年轻的心渴望挑战,他找到项目总工谈心,由此开启技术员生涯。
“现场管理得有计划、重落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徐冉这样告诫自己,并日复一日地早起去工点检查、梳理好每日工作要点。出色的表现,让他一路成长为项目副经理,也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一大转折。
2011年,徐冉奔赴新疆,一去就是十年。从乌鲁木齐到罗布泊,从天山的皑皑白雪到塔里木盆地的大漠孤烟,徐冉承受着恶劣自然环境和紧张工期的双重压力,经历过泥石流灾害,也解决了一个个“卡脖子”难题,成为“筑路老兵”。
2021年夏天,徐冉负责沁伊高速项目的施工生产管理。望着奔腾的黄河穿田而过,他明白要让绵延9公里的桥梁稳立在黄河滩上,梁场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然而,中原耕地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施工用地审批极为困难。于是,徐冉整日在田间走访调查,与各管理部门积极对接,不到2个月时间便为占地60亩的“智慧梁场”找到选址。为了百吨重的梁段能安全高效地移动,徐冉频繁检查和复测梁场的移动轨道。
“他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赵明主全程见证了徐冉的付出,“120米的超长轨道全程无起伏,含金量太高了!”
徐冉知道,这只是沁伊项目建设一小步,而他,想把每一步都走稳走好。
达标后,他长舒一口气
沁伊项目“智慧梁场”配有4条高标准生产线,可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及智慧化决策,成为项目智能建造的亮丽名片。可徐冉细算了笔“账”:4条生产线一比一配置主桥中跨梁和边跨梁模板,每日可产出2片中跨梁、2片边跨梁。但项目边跨梁数量小于中跨梁,这样固定配置,将导致中跨梁产量产生缺口。
项目团队最初提出同步调整模板比例的方案,依据产量需求灵活调整,保障中跨梁的产量。但徐冉发现,调整模板需要龙门吊配合进行拆除和安装,不仅工序繁琐,还费时间。他转而将目光投向炎热的夏季,“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可以更快地提升,节省梁段成型时间。”在他周密规划下,趁着高温环境,达成了每隔一天增产2片中跨梁、最高单日产梁6片的佳绩。配合智慧化生产线,沁伊项目梁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近40%。
在徐冉看来,细致和谨慎才是他的“法宝”。依据设计,项目T梁最细腹板长度有3米,宽仅20厘米,还需在这“极限”范围内浇筑好3厘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防止钢筋笼发生腐蚀。徐冉为细长的钢筋笼设计了定位胎架,通过“内外夹击”的方式,在笼内侧增设定位钢筋,外侧利用混凝土余料制作垫块,精准控制钢筋笼与浇筑模板间3厘米的间隙。不仅杜绝了钢筋笼变形,还保障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终,沁伊项目T梁合格率稳定在95%,看着达标的“成绩”,徐冉终于舒了口气。
这一刻,他等了太久
走进徐冉的办公室,第一眼看见的便是墙上被写得密密麻麻的施工形象进度图。“我每天都会记录并复盘,施工到哪里,进度图便标注到哪里。”徐冉指向他标注最多的北滩地引桥进度图。
2023年春天,北滩地引桥下部结构施工正式开启,徐冉需要带领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79座桥墩的建设。为提高效率,他把施工人员分成4个小组,分别负责桥墩地系梁、中系梁、盖梁和墩柱的施工。9个月之后,79座桥墩顺利完工,还架设了100余榀梁,创造了奇迹般的速度。
可谈及这段经历,徐冉叹了口气:“除了0号桩,其他任务我们都顺利完成了。”
在项目勘测设计阶段,0号桩所处的位置是一条未成形的乡间小道,未纳入设计图纸。这版设计稿历经重重审核,等拿到施工用地批复,项目团队却发现小道变成了“乡道”。这让徐冉陷入了两难:重新规划0号桩位置,时间来不及;让乡道绕路,会超出建设用地范围。
不服输,是徐冉不曾改变的底色。经过缜密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突破口:让乡道“绕道”最少会超出建设用地0.5亩,但如果把用于维护0号桩的锥坡改为占地更少的挡墙,乡道只需微微绕行,就能抢出这“0.5亩红线”。他带领团队反复研讨,将挡墙改“薄”却更“坚实”。一年后,坚实的挡墙稳稳矗立,徐冉再次站在北滩地引桥施工形象进度图前,郑重地给“0号桩”涂上了颜色,默默宣告着北滩地引桥如期完工。
这一刻,徐冉等了太久太久。
“多亏师傅的认真负责,我们的挡墙做得比锥坡还要坚固。”赵明主说。4年过去,他早已从师傅身上学到了细致务实的精神,跟着师傅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而自认为“平凡”的徐冉,用二十余年的磨砺实现了“不凡”的大国工程,将汗水留在了中原大地,也把岁月“砌进”了新的通途。
如今,沁伊高速项目即将通车,黄河之上又多了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交通要道。徐冉依然保持着早起检查的习惯,每天早晨七点半,雷打不动地拨通赵明主的电话:“小赵,把技术交底的资料准备好。一会儿我们在工地转转,听听你对现场安全管控的意见。”
“好的,师傅。”赵明主轻巧地回应道。
阳光将黄河照得波光粼粼,也为绵延的大桥染上了金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黄子坤)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