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业务动态

聚焦沁伊高速(4)| 沁伊高速项目有个“老毋”

发布时间:2025-11-19阅读次数:

“老毋,南滩地的架桥机电线又断了。”“老毋,村民又把罐车的路给堵了。”每当项目部在日常管理方面遇到问题,或者有“啃不下的硬骨头”时,大家第一时间都是给“老毋”打电话。

老毋,全名毋文涛,是中交二航局沁伊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项目设备副经理。“老毋”其实并不老,40岁出头,但已经是入职17年的老员工了。他整天乐呵呵的,主要负责各个工区的设备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从早忙到晚。每次遇到难题时,同事们都会想到他,似乎没有“老毋”解决不了的事情,而“老毋”的回答,也始终只有一句话,“好的,没问题!”紧接着就会看到“老毋”拿着安全帽,穿着反光背心,火急火燎地在现场各个地方奔走,沟通、梳理、汇报,最后圆满地解决问题。

沁阳至伊川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新增的5条洛阳都市圈联动路线之一,其中控制性工程沁伊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全长2585米,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是国内同类高速公路中设计时速最高的大型桥梁之一。

设备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涉及与设备厂家、业主、监理、协作队伍等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一开工,老毋便带领团队将进场的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建立了详细的管理台账,并在各台设备的租赁合同中明确了基础价格、支付条件等重点内容,保证计量结算账单清晰明了。自开工以来,项目对内、对外设备合同结算账单加起来有接近200期,在老毋的精心组织管理下,从未发生结算错误,也未出现不合规的情况,每期账单结算都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2024年8月至10月,项目正处于大干期间,三工区地处山区深处,复杂的山地地形让机械设备和材料运输寸步难行,而项目团队又因与当地村民存在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土地协调工作屡陷僵局。陡峭的坡地加上多变的地质条件,使得施工安全风险陡增,面对严峻挑战,老毋迅速调整心态,带领团队成员迎难而上,分路攻坚,深入村镇与村民促膝长谈,成功化解土地协调难题。同时,他也极力补齐技术短板,组织团队赴其他标段对标学习,严格执行“班前会+安全巡检”双重设备保障机制,最终实现项目设备管理安全零事故。

然而,一个问题解决后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工期紧、任务重,导致三工区的2、3、4号梁场需要同时动工,施工队伍需要抢抓工期,大干快上,大量的门机超负荷运作,导致设备需要频繁进行安检维保,这一维保最少也要耽误几个小时的时间,工期与设备维保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有的施工队伍甚至为了抓工期不管设备维保,导致现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要放在第一位,但是工期就那么长,既要确保设备安全运转不出现隐患,又要保证梁场如约完成施工,真是头大。”老毋在办公室来回踱步焦心思索。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员先到现场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观察,并根据设备特点成立了对应的维保应急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按照一名项目管理人员、一名厂家代表、一名施工作业人员的标准组建。每次设备维保时限一到,相关小分队就立即行动,三十分钟内解决相应问题。在这期间,老毋一边根据设备状况及时指导小分队队员工作,加强与施工队伍的沟通,一边按照损耗时限对每台设备进行细致审核,力求它们的每一次“考试”都能顺利“通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个梁场三个月时间顺利完成600榀梁的预制。看到施工顺利推进,老毋也不禁感慨:“成长诞生于挑战之中,面对复杂的情况,唯有直面问题、持续学习、着眼实际,才能在不断淬炼中增强管理能力。”

三工区的重难点任务只是老毋千头万绪工作中的“一缕”,在项目工作的四年时间里,他在自己岗位上勇挑重担,不计得失,往返于项目驻地和现场之间,带领三个工区设备部门的员工,将项目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地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有困难找老毋,似乎成了领导和同事们心照不宣的事情。而老毋,对于各种各样迎面而来的困难甚至是职责以外的工作,也总是“来者不拒”,爽快接下,最终总能很好地解决,让领导和同事都对他信赖有加。(李瑞龙)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