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智能建造分会主办、中交二航局承办的中国公路学会第二届全国交通智能建造学术会议在武汉隆重召开。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王大鹏,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原一级巡视员姜友生,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原一级巡视员胡钊芳,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副会长钟建驰,江苏省交通建设局原副局长、总工程师夏国星,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智能建造分会理事长、中交二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宗平以及厦门市交通运输局、湖北省公路学会、海南省公路学会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智能建造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高校老师同学等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智能建造分会秘书长、中交二航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永涛主持会议。
周伟表示,智能建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格局。他强调,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同时,“产学研用”各方要携手并进,科研机构要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前沿技术;高校要践行强国战略,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企业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强化技术应用与推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行业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引导与保障,共同推动交通智能建造行稳致远,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王大鹏表示,智能建造是交通建设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关乎“中国建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他强调,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让智能建造真正看得见、用得上、有实效,让技术成果与创新场景的对接更顺畅,让上游研发与下游应用的协作更紧密,让中国的智能建造经验成为全球参考,让“智链山河”从中国故事变成世界语言。
姜友生表示,湖北将智能建造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实施“五个驱动”战略,出台《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研发了智能盾构机、智能运架一体机等大国重器,建成全省统一的BIM云平台,打造智能建造供应链平台,搭建涵盖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环节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标准体系,进一步抢抓抢占发展先机。
李宗平指出,智能建造是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此次会议以“智链山河 基建未来”为主题,开展前沿科技工程化应用的深度对话,对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等具有积极作用。下一步,二航局将积极发挥分会依托单位的支撑作用,团结行业优势力量,为培育和发展基建领域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共建智能建造全产业链迭代升级的繁荣生态。
在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中交二航局首席专家张鸿等5位知名专家分别以《桥梁工程新质产品柔性制造与现场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及交通应用》《公路智慧建造和BIM技术应用探索》《具身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及其落地应用》《AI赋能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前沿技术成果。
本届智能建造学术会议还设立了“工业化智能建造与智能感知技术”“智能算法赋能与装备集群协同”“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智能管控”三个平行论坛,24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交流展示了智能建造前沿理论和最新科技成果。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中国公路学会首届交通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决赛,组织完成34个进入决赛作品的现场路演答辩和专家评审,并进行了现场颁奖,有力推动了行业前沿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7月20日上午,会议代表赴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武汉双柳长江大桥、湖北燕矶长江大桥项目现场进行观摩。
交通智能建造分会作为首个以智能建造为主题的分支机构,也是首个施工单位牵头的分会,力争成为“交通领域智能建造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创新要素的汇聚者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通过集聚国内外交通建造领域优势力量,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造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周洁 唐林 潘真 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