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交二航局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站前工程5标项目(以下简称“5标项目”)无砟轨道铺设现场热火朝天。5标项目二分部生产副经理朱相如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继续指挥工人们抢抓施工,为铁路联调联试创造条件。他说:“与时间赛跑,是我们的常态!”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串联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和苏州市,正线全长约278公里。中交二航局承建段为27.8公里的铁路桥,其中上部结构包含568孔预制箱梁架设、33联连续梁施工等内容。
由于标段所处的常州市工厂林立、道路密布,线路穿越主城区路段均为大跨度连续梁,面临复杂交叉环境,这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关键点。以朱相如为队长的“青年突击队”奋力攻坚,拉开一场“跨越之战”。
艰苦鏖战梅雨季
在5标项目33联连续梁中,跨越青洋路(60+100+60)米跨径的连续梁施工,是标段全线的“卡脖子”工程。
项目预制梁场位于1344号和1359号墩左侧附近,考虑就近原则,5标项目首架方向的第一榀梁计划从1356号至1357号墩之间开始架设。而首榀预制梁架设点与跨青洋路连续梁的1366号和1367号两个主墩距离还不到500米。
“项目部于2019年进场施工。青洋路1366号主墩下方之前刚好是一座220千伏高压电塔,由于外部原因直到2020年7月才完成迁改,耽误近一年时间,工期压力极大。”朱相如说,“连续梁采用挂篮分段现浇作业,如果不及时把连续梁抢先合龙,架桥机就过不来,后续架梁就无法开展,且存放能力约80榀梁的预制场也将因无法容纳多余预制梁而停产。”
一时间,跨青洋路连续梁成为引发系列连锁反应的要塞之地。攻坚突围,如箭在弦。2020年下半年,项目部增派施工班组,提前准备物资设备,特别成立以朱相如为队长的“青洋路连续梁青年突击队”,拉开突击序幕。
青洋路连续梁以及附近80跨桥梁都是朱相如团队负责的范围,桩基钻孔、承台开挖、墩身浇筑次第展开,现场一派繁忙。
进入2020年7月,江南地区梅雨来临。据统计,整个7月下了25天雨。“胶鞋、雨衣是标配,几乎雨水没停过,雨天也不停工。便道本来整平夯实,但还是经不起长期雨水侵袭。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烂泥中,雨水灌满鞋子,晚上回去整个脚都泡得发白。”突击队员王杰回忆道。
由于道路泥泞,项目部租赁了200多块钢板进行铺垫,以便混凝土罐车能够进入现场。“然而,一些路段罐车陷入泥潭的情况仍有发生,凌晨之后接到电话迅速赶往现场救急也不罕见。”王杰说。
雨水丝毫没有减退大家的意志。测量人员对施工位置进行GPS放点,一人扛着雨伞护着仪器,一人注目观测。朱相如说:“他们有伞都要先给仪器打,身上淋透也在所不惜。”突击队员中还有一些刚毕业的新员工,他们丝毫没有抱怨,坚持雨中作业。所有人全天候驻守,每次都是直接在风雨中吃盒饭。
整个7月,“青洋路青年突击队”完成300多根桩基的浇筑作业纪录。
戴上面具斗基坑
“看图纸这里原本是鱼塘,实际却是一片平地。”在跨青洋路连续梁紧邻的1361号至1365号墩5个墩下部结构施工中,朱相如感到一丝怪异。
朱相如他们从2020年7月逐步开挖这里的承台,当挖到9米深时发现大量泡沫以及其他化学垃圾,散发出的气味让大家难以承受。“一股股黑水从底下涌出,漂浮物布满水面。”王杰专门找出一张当时照片说:“隔着手机屏幕都能闻到那股味,实在想吐。”
进度不等人,基坑开挖迫在眉睫。突击队员和工人们共同戴上防毒面具,加紧基坑开挖和抽水。“地下全是烂泥,像流沙一样,夹杂很多垃圾,水泵抽坏10多个,也没能形成干施工环境,承台基坑封底很困难。”朱相如说,“不得已项目部费尽周折多次清理基坑底层杂物后,才完成封底。”
这批承台基坑开挖一直持续到10月,在度过雨季又迎来炎热夏季,大家戴着面具,在闷热的深基坑中工作一两个小时,就要上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面对恶劣环境,大家是如何吃得下饭的?突击队员们说:“饿了,什么都好吃!”
2020年10月,这5个特殊基坑全部开挖,并完成承台混凝土浇筑。经过填土覆盖后,冲天气息终于消弭,承台上的墩身拔地而起。与此同时,跨青洋路连续梁施工也在加快进行,相隔100米远的1366号和1367号两个主墩正在迎接新的挑战……
见缝插针抢寒潮
历经雨季突击、臭基坑“抢攻”,跨青洋路连续梁施工进展势如破竹。
朱相如带领作业工人优化工序衔接,在承台完工前就进行墩身模板预拼装,在墩身施工前就准备好墩顶0号块支架材料和挂篮模板。随着连续梁0号块完成,挂篮悬臂箱梁节段浇筑也摆上日程。
朱相如组织1366号和1367号两个主墩班组人员开展劳动竞赛,掀起比学赶超热潮,在满足设计图纸要求下,13个标准节段施工由10天每节段的进度缩短为7.5天每节段。
进入2020年12月,天气预报显示常州地区将面临多次寒潮侵袭,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0度以下。按照质量管控要求,超低温下连续梁节段不允许浇筑施工。
“关键是混凝土怕冷。然而等也不是办法,我们发现在预报的3次寒潮中都有窗口期,就是寒潮一般来三五天后气温会有所回升,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冷嗖嗖!”朱相如说。
时不我待,朱相如带领突击队员们积极创造条件。他们在挂篮侧面模板上加了一个“罩子”,就是一种防火保温篷布,同时采购大量暖风器为混凝土取暖,并计划在非寒潮期进行节段混凝土浇筑,在寒潮来临时段则利用暖风器给箱室增加温度,尽快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这个思路得到监理等相关方认可,并快速得到实施。
每日一起床就看天气预报、看气温,冒着寒风给挂篮挂篷布,彻夜不眠浇筑混凝土,现场坚守检查混凝土养护强度……在寒风彻骨的冬季,一场寒潮对抗赛在青洋路上空拉开序幕。
“我们利用3个寒潮窗口期抢出3个节段连续梁的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基本达到之前高峰期时7天每节段的进度。”朱相如说。
2021年5月15日,跨青洋路连续梁成功合龙,较原施工计划整整提前15天,为架桥机首架方向架梁推进铺筑了坦途。
青年突击队的所有努力终有回报。2021年12月23日,5标项目所有连续梁顺利完工。
王杰的老家在镇江,从项目部开车也就1个多小时,但2020年和2021年期间一共只回家三次。2017年毕业的他感慨地说:“风雨无阻是状态,回想这一路,诸多艰辛,但非常值得。”
“通过突击锻炼,很多技术员成为技术主管,都能独当一面,项目难点得到攻克,大家也得到成长。”5标项目党支部书记张华说。
南沿江城际铁路全线预计2023年正式通车,届时,一条崭新的高铁将贯穿沪宁,成为串联长三角核心区的新动脉。二航局承建的27.8公里铁路桥,构成全线重要一环。桥梁跨越城市,跨越湖泊,跨越艰难险阻。跨越,为了更好地通达。(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