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随着最后一盘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缓缓浇入横向湿接缝中,标志着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跨江主桥胜利合龙。
南京五桥由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建设,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下游约5公里处,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3公里处,全长约10.33公里,大桥为中央双索面三塔组合梁斜拉桥,跨江大桥长约4.134公里,主桥两个主跨均为600米,总跨径1796米,设计为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时速100公里。中交二航局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主桥中主墩、北主墩、中索塔、北索塔,以及相应里程范围内钢混组合梁安装,北引桥、跨大堤、滨江大道桥、南北引桥节段箱梁预制拼装等。
这座桥的建设深受国内外桥梁界关注。“从索塔到组合梁,这是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钢混组合结构的大跨径桥梁。”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主任武焕陵介绍,南京长江二桥索塔为混凝土结构,南京长江三桥索塔为全钢结构,南京五桥集两者所长,既有钢塔的耐久性,同时又造价适中。这一“混搭”组合背后是一系列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团队与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联手攻关,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关键技术,这一成果已获2019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该桥也是世界上首座采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梁斜拉桥,在结构技术上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而这项技术也是中交二航局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南京五桥主梁采用的新型材料——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强度高、造价低、自重轻的优点。这种材料被应用在钢混组合梁桥面板,减轻了桥梁的重量,让桥型显得更为轻巧,同时有效规避了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及铺装难题,还减少了沥青铺装的费用。”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项目负责人种爱秀介绍道。
此外,与很多桥梁“元老”不同,南京五桥主桥工厂化、装配化施工比例高达80%,不仅上部的组合梁是由工厂生产,主塔也首次创新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中钢壳在工厂内生产,大部分钢筋在工厂内预穿并随钢壳整体吊装装配,施工现场仅需焊接钢壳环缝、连接节段间钢筋和浇筑混凝土。工厂化的建桥方案有效减少了现场作业强度及难度,提高工程速度和质量,同时大大减少了对桥位环境和长江生态的影响。
南京五桥是205国道和312国道的过江通道,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统”中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主城区与江北新区的重要纽带。“大桥开通后,保守估计日通行量在4万辆左右。既承担快速环线功能,又有过境车辆,估计交通量会快速增长。”南京市公建中心副主任章登精说。(赵振宇 王昊 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