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龙虾是一款非常‘圈粉’的食品。”
“一旦遇见,终身爱恋。”
……
前段时间,湖北省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走进直播间,拿着刚刚捕捞上来的鲜活小龙虾,线上为潜江龙虾打call“带货”,引得网友纷纷点赞下单。若是行走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周边,你会发现,除了线上走红,小龙虾在地摊经济下同样销售火爆。
“好水养好虾,好虾更美味”的理念在潜江市当地备受推崇,这也是当地小龙虾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6月初,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潜江市集镇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13个新建厂区全部交付运营(其中,第一批6个污水处理厂已于2018年7月交付运营),给当地的虾农们带来了更多利好消息——污水处理后排出的清水对养殖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虾农们还形象地将之称为“矿泉水”。
潜江市位于汉江之滨,是南水北调兴隆水利枢纽所在地,素以小龙虾而闻名全国乃至海外。据近3年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湖北省小龙虾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其中,潜江市位列湖北省前三甲,养殖量持续攀升,2019年超过了10万吨。经过多年发展,潜江市形成了独有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虾稻,虾农们通过养虾增强水和田地的营养物质含量,提高稻田肥力,促进水稻生长,禾壮虾肥。
不过,小龙虾和虾稻作为生态潜江的两张“金名片”,都需要依赖“好水”滋养,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当地能够治理好污水。
在潜江市集镇污水处理项目还没有落地之前,潜江市村镇虾稻的种养殖用水基本靠周边的河湖供给,当地由于围湖造田、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市内的多条河流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的周边环境,对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都造成了不小影响。如果使用污染之后的水养殖的小龙虾,将会直接导致小龙虾品质很难上去、富营养化水体下龙虾难以存活、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而难以通过检测等一系列问题。
早在2017年,中交二航局潜江市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开始实施建设,新建的13个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管网长度为728公里,覆盖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占潜江市总面积的60%左右,覆盖的20个乡镇是潜江市龙虾养殖和虾稻种植的重点区域。该项目也是湖北省第一批通过全部验收程序并正式投产运营的乡镇污水处理项目。
据项目运营技术员熊伟介绍,污水处理并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直接将污水直接处理为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质和其它物质。而是要将污水处理之后变成‘矿泉水’,不仅水质优良,而且含有矿物盐和微量元素。
那么,让污水变成“矿泉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简单来说,进入厂区的污水需要经过过滤、生物处理、紫外线消毒、出水检测等5道工序,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变身后的“污水”,在巴氏计量槽中流出的水清可见底,消减了水体重金属以及氮磷污染物排放总量,检测达标后进入附近河流、虾池稻田。
“龙虾和虾稻对水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水既不能至清,至清的水营养物质含量不够,更不能污染。”项目工作人员朱鹏补充道。
既然这样,为保持水体营养物质含量,该项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以提高水体自身“免疫力”为核心,实现以“污”养水。污泥中含有活性生物菌,是污水处理的“天然宝贝”。这些含有“益生菌”的污泥是天然无害的灭病毒“抗体”,可以降低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等化学药剂过量使用对水体自身有益菌群的破坏,提高水体自身净化能力和水体质量,确保出水安全环保,防止出现水中余氯等含量偏高造成的环境破坏。
这,也就是被虾农们称为“矿泉水”的“好水”。只有经过这样净化之后排出来的“矿泉水”,才能助力潜江市扮靓龙虾“红”、虾稻“绿”,回归生态美。
“我们现在养虾和农田灌溉的水都是用的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的水,水质很好,稻田养出的龙虾和种出的水稻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现在的龙虾和虾稻米更香了,不仅在国内卖得好,都已经远销香港、柬埔寨、联合国等地方了。”潜江市龙虾养殖协会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的潜江市,“一江清水灌全市”,绿色、健康、环保的小龙虾已被列为中欧互认免检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通过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全球ERC认证,出口欧盟135项检测指标无一项超标,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超市,是纯正的绿色安全无公害产品。(张庭松 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