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二航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二航新闻

丁大鹏:奔赴抗“疫”一线,做有意义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0-03-04阅读次数:

“截至16日0点30分,方舱完成通电。”2月16日凌晨1点10分,丁大鹏在中交二航局一公司援建医疗设施工作组微信群里发完这条消息后,疲惫的脸上才有了一点轻松的表情。彼时,一公司驰援中国光谷日海方舱医院的任务圆满完成,4天后,该方舱医院正式完工。

在中交二航局党委统筹部署下,此次抗击疫情中,一公司援建医疗设施党员突击队共参与了4个疫情应急防控项目抢险建设,丁大鹏参与了其中的两个——武汉华大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中国光谷日海方舱医院,他也是一公司援建医疗设施党员突击队中最年轻的一位,主要负责现场夜班的水电安装施工安排与协调。

交付了两项“重任”后,丁大鹏在酒店开始了为期14天的自行隔离。当被问到是否想家时,他笑道:“现在只能通过微信视频跟他们聊聊天,希望隔离完后还能有时间回家陪陪女儿,不然她总说‘爸爸老活在视频里’。”


闻令必达,临危而上

大年初六,因疫情影响,丁大鹏一家积极响应“不出门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号召,在家隔离。对于长年漂泊在外的工程人而言,父母妻儿都在身旁,其实是一年中难得的幸福时刻。

31岁的丁大鹏是蒙古族人。今年,远在内蒙古的父母来武汉帮忙带孩子,他的女儿已经2岁多了。这也是他们一家人第一次能够在武汉团团圆圆过个春节。

然而,午后的一个电话打断了这个家庭其乐融融的团圆。这个电话是一公司的“征召令”:请他去支援武汉华大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

“其实我一点也没觉得意外,因为早在1月26日(大年初二)一公司成立‘援建医疗设施党员突击队’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报了名。”丁大鹏说道。

但这个消息对于丁大鹏的家人来说,却不是件“小事”。挂了电话,原本欢声笑语的家庭突然就沉寂了下来。

疫情如此严峻,这个时候他要出门工作,对于家人而言,无异于上“战场”。他知道,这突然的沉默所承载的是家人深深的担忧与不安。不过,在安抚了家人并得到支持后,他立即收拾了行李,第二天一早就赶往了前线。

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义不容辞!而且看到那么多人参加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我的内心还是很向往的,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参与其中做点什么,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


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

“工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他知道实验室建成后可以加速对新冠肺炎的检测,为各医院收治病人提供诊断依据。他们在跟时间赛跑,也是跟病毒赛跑。

因工期极其紧迫,分工明确后,他们马上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和安全交底,开始了“白加黑”两班倒轮流作业。项目施工是整体推进的,所以各项工序会交叉作业,需要随时协调人员、材料、设备等各方面问题,守在现场的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一进场就是抢工期,每天基本只睡三四个小时。”但丁大鹏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连续五天的通宵达旦后,一公司负责的水电施工部分基本完成。

眼看交工日期临近,但有一个关键的材料——带有UPS的动力配电柜还没买到。UPS是一种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它就像电路的“守护神”,当电压过大或过低时,通过它稳压可以维持电路正常;遇到突然断电,它就会变成“充电宝”继续供电,保护电路不受损坏。

因在疫情防控期间,封路限行,多数商家未营业或者无货源,只能找厂家订做,而订做周期较长,赶不上调试时间。

丁大鹏与同事们立即与六分公司、设备供应厂家说明情况,经沟通,一致决定先用现有的普通配电柜来调试设备,检验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动力配电柜到货后马上替换。

与此同时,他们马不停蹄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各方渠道,终于有一个厂家愿意供货支援抗“疫”一线。最终,设备调试顺利完成,配电柜也成功替换。

这场赛跑,他们最终跑赢。

 

“出门之前我就跟女儿说,外面有个大病毒,爸爸要去打跑它。等把大病毒打败了,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丁大鹏说女儿就是他的动力,“我们早点交工,疫情就可以快点控制,武汉也早点恢复正常。”(夏菲菲 报道;殷进猛 摄影;海报设计:郑立维)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