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建成通航。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及鱼道工程位于湖南省株洲县境内湘江干流空洲岛,是国家重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在建水运工程。
据了解,株洲航电枢纽原通过能力为每年1260万吨,随着湘江流域水运市场的快速发展,通过能力无法满足需求,亟待升级。2015年,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及鱼道工程被列为重点,并于2016年3月8日开工。该工程紧邻已建枢纽一线船闸,上距大源渡航电枢纽96公里,下距长沙综合枢纽13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船闸主体、跨闸桥、鱼道工程、湘渌江堤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段堤防工程等,合同工期32个月。二线船闸等级为Ⅱ级,设计代表船型为2000吨货船,兼顾一顶2×2000吨船队,通航后,可将航电枢纽年通过能力提升至2450万吨。
在二线船闸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面临省内首个紧邻已建枢纽船闸、没有先例借鉴,与京广铁路最小距离不足百米、爆破量高、爆破场区环境复杂,石方开挖工程量大、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涉及专业多,工序繁杂等诸多挑战。为了确保不对一线船闸过往船只及当地居民造成影响,确保京广铁路正常运行,项目部经过分析,将爆破时间定在午后,仅用半小时作业,且每次爆破前,项目管理人员都在现场巡视2小时,确保爆区警戒措施到位,500米内无人、无车、无船后才下达爆破指令。在钻孔施工时,项目部针对地下水丰富、节理裂隙发育等不利因素,在易塌孔处采用套管护壁技术,在钻孔中安装PVC套管,保证了成孔率,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今年10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带领中国爆破协会8位专家对项目船闸爆破开挖成果进行了鉴定,并认定此项船闸爆破开挖工程为中国爆破行业样板工程。
同时,项目部高度重视环保,积极推行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节约水泥7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8600吨;严格落实耕植土剥离堆存方案,剥离堆存土方开挖区50厘米以上肥力丰厚的土壤,在开挖后回填耕植土;开挖边坡时,播洒草籽,种植绿色植被;严格按照市政管理标准,在土方运输车上增设遮土棚,建立运输车辆清洗平台,保证车辆出场前必须冲洗。
据悉,二线船闸配套鱼道工程根据湘江四大类鱼的上溯习性设计,设于左岸电站侧,沿三门渠右岸布置。鱼道由进口、槽身、出口和诱鱼补水系统组成。
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建成通航,将进一步提升湘江流域的通航能力,促进湘江流域水运市场发展,加快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对完善湖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湘江沿江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卢盛雄 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