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创履带式海上自行走平台试验机宣告成功。该新型装备是二航局继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自升式碎石桩平台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浮式智能控制水下基床整平系统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据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走向海外市场,作业环境从内陆走向外海。码头、人工岛等外海基础建设工程多位于开阔海域,施工期跨越季风期,面临着中长周期波、涌浪的影响。常规的施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驳船,但无法在季风期正常作业,非季风期的作业窗口亦有限;另一种是采用自升式平台进行施工,但存在着平台成本较高,平台移位定位同样受中长周期波涌浪的影响、移位窗口较少等缺点。
二航局研制的履带式海上自行走平台采用了主动液压悬挂和行走履带,可在十米水深范围内沿海海域作业,其移动和定位不受两米以下波高涌浪的影响。该平台从设计、拼装到实验历时9个月,可用于码头、人工岛等基础工程的建设,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平台的平稳性,作业窗口条件远远优于传统驳船和自升式平台作业方案,并且制造成本低,适宜进行大范围推广。同时,二航局还通过设计研发与试验论证,逐步解决了施工平台水下行走履带的可靠性、地形适应性及多履带同步协调等问题。
目前,二航局在海外施工的足迹已经到达2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参与近百个项目的施工,而履带式海上自行走平台试验机的研制成功为下一步研制大型履带式海上自行走平台奠定了基础,它将推动二航局海上施工技术进一步迈向自动化与智能化,同时也将作为外海施工技术储备,助力中国企业抢滩海外复杂海况下的建设市场。(涂同珩 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