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中交二航局四公司承建的浙江舟山市富翅门跨海大桥9号墩主塔率先完成封顶,标志着富翅门大桥第A合同段迈入上部结构施工快通道,也为大桥按期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富翅门大桥项目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的起始段,是连接甬舟高速和329国道等舟山本岛公路网络的快速通道,总投资16.2亿元,全长约2.010公里,沿线设置一座1493米的特大桥富翅门大桥。公路设计为26米的双向四车道公路标准,主线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于2016年3月开工建设。
据大桥主塔施工负责人周飞介绍,此次封顶的9号墩主塔采用钻石型,塔身总高116.0米(含塔座),塔柱分27个节段由下塔柱、中塔柱及上塔柱三部分组成,塔柱之间设置下横梁。塔柱采用分段浇筑法施工。下塔柱起始节段和标准节段以及中塔柱起始节段采用支架翻模施工,塔顶采用支架立模施工,其余各节段均采用液压爬模施工。
“主塔施工是施工控制的重点,混凝土泵送、高空作业安全控制难度大。塔柱截面变化多,表面外观及质量要求高,采用液压爬模施工,对设备要求高,调整控制难度大。又加上台风、季风的影响频率高,有效作业天数少,给工程整体施工组织、交通组织、安全生产管控带来较大的挑战。”项目负责人方成武介绍。
据了解,富翅门大桥处于响礁门水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基岩裸露、大斜坡、急流速,这样的恶劣条件,大桥常规施工工艺无法实施,建设难度极大。如何让桩基在海中站稳“脚跟”,这让大桥建设者费了不少脑筋。
面对难题,项目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查阅国内外的大桥建设资料,对沿海大桥施工技术进行系统比选和研究,同时,结合响礁门水道的水文和地质特点,提出了“悬臂、跟进、锚固”三步走的新型大桥桩基施工方案。该新型技术在富翅门大桥应用并取得成功,此外顺利申报了“浅覆盖层深水区流速倾斜岩面的钢护筒施工装置”国家专利。
作为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的起点工程,富翅门大桥通车后,将有效分流甬舟高速通行车辆,缓解其通行压力,进一步发挥甬舟高速公路功能。(史书兵 报道;姚峰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