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二航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二航新闻

【一带一路·二航故事】亚新去中国了

发布时间:2018-05-16阅读次数:

“亚新去中国了!”近日,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项目迅速传开,300余名外籍员工眼中,充满着的是敬佩与渴望,600余名中方员工一谈起这件事都不由得赞叹:“那小伙子不错!”

时光回转,2016年5月的一天,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19岁的孟加拉国青年亚新,刚来马尔代夫不久的他,顶着烈日,行走在车流不息的街头,他要寻找的是一个中国援建项目——中马友谊大桥。

凭着一句拗口的中文“我想学桥”,这个渴望知识的青年留了下来。

项目施工技术组安排电工班班长毛兴奎对他进行传帮带。学电路板构成,拆解需要维修的大小电器,学着用笔绘制电路图,冒着骄阳在桥上检查电路,跟着大家努力地学说中文……亚新跟着师傅每天早出晚归,忙个不停,干的事似乎与建桥技术没有相关性,但他的出勤表现与其他外籍员工不同,挂在他嘴边的经常是那句:“师傅什么时候上下班,我就什么时候上下班。”

一天凌晨时分,已经进入梦乡的亚新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快!桥上有个配电柜被大风吹倒了。”毛兴奎急促地挂了电话,亚新迅速穿上衣服奔出门外,没想到外面已是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密集的雨点打在身上生生的疼。

亚新冲进配电室,迅速地拉断桥上总电源并挂上了“线路维修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后,转身冲向了桥上。

呼啸的风雨夹杂着涌浪的咆哮,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不时有涌浪翻越过栈桥面。在“一二三”的口号声中,数百斤的配电柜慢慢回归原位。紧接着,他又和师傅一丝一毫精细检查线路,并将所有断裂脱落的电线全部更换修复。不知不觉,已是凌晨三点多,雨终于停了,风小了,桥上的机器再次发出轰鸣声。

在马尔代夫高盐高湿度环境下,空调受腐蚀很大,故障率往往很高,如果不能当天修好,员工们就要忍受高温,难以入眠。

亚新在师傅的带领下,认真钻研空调构造、原理,一点一滴摸索,不出一个月就能独立完成拆装和维修了。亚新接到的电话和微信消息多起来了,有时是中午,有时是半夜,无论何时,他都不怕打扰,及时赶过去检修,从无怨言。室外的机顶盖轻轻触摸一下就十分烫手,往外面站上一两分钟就浑身冒汗。在高峰期,亚新一天维修的空调达八九台,他不仅速度快,而且修得质量也很好。于是,大家时常看到,一个冒着毒辣辣的太阳在室外拆除空调机,一个顾不上吃午饭还在捣鼓着零件,一个背着电工包的身影来回穿索在工地和生活区。许多中国同事也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工地布线,生活区修空调,前后场维修电机……渐渐地,亚新的技能越发娴熟,面对新事物往往上手很快,而且勤奋刻苦。紧接着,亚新被许多部门看上,成了一个非常“抢手”的人。

搅拌站管理员胡志海专门邀请亚新前来“深造”。不过,亚新虽然会说中文,但认汉字对他来说是一件难事。电脑屏幕上的混凝土搅拌系统软件上的中文菜单让他感到一头雾水:水泥、粉煤灰、硅灰、外加剂等,每种原料都有一个特别的图标和调节按钮。为记住这些密密麻麻的内容,亚新一方面听师傅讲,还用手机拍下一个个翻成孟加拉语逐个理解,并在下班后反复记忆,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一段时间后,如何操控每个程序,下多少料,何时装车,何时罐满,他都能熟练把控,独当一面。

随着中文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又学会一些印度、马尔代夫等多国语言,亚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胡志海看来,亚新的“加盟”可谓有如神助。起初,因语言障碍,搅拌站一批外籍工人在混凝土原材料分类、上料和装车等程序上往往容易混淆,分不清类别和次序,致使效率偏低。亚新参与进来后,把材料类别给大伙讲清楚了,把注意事项说明白了,使上料平台的产量由每天60余吨上升到了90吨,增强了混凝土的保供能力。

当外籍工人有了伤风感冒或其他身体不适时,往往都会叫上亚新,到项目医务室或者当地医院就诊。有了亚新的翻译和详细解释,就能把病情准确地描述给医生,从而快速对症下药。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中午被电话吵醒,他都非常乐意帮助。亚新也从此学到了一个词:“随叫随到”。

亚新来自于孟加拉国一个普通家庭,一大家共有九口人,八岁的弟弟和两个妹妹还在读书,全家经济来源几乎全靠亚新一人。他把每个月工资的90%都寄给了家里,自己非常节省,除了基本生活用品,没有任何多余花销。

亚新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在项目部举行的“丝路同唱茉莉花”活动中,他坚持苦练演唱《茉莉花》。起初,一句句饶舌的发音,让大伙忍俊不禁。在他的努力下,调子越来越准,发音越来越正,让同事们刮目相看。当他演唱的视频登上中国央视后,亚新的朋友圈火了。他把视频发给爸爸妈妈看看,发给亲戚朋友们看,他瞬间成了“网红”。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亚新已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施工班组长,开始负责引桥桥面板施工外籍员工的管理工作。在他的沟通、协调和督促中,外籍员工也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与中国同事们相互配合,技术能力和施工效率均得到有力提升。而亚新的工资相比之前也增长了一倍。亚新满怀兴奋地说:“在这里好!中国的朋友们,很好!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一直跟着中国师傅继续建大桥,希望弟弟也能好好学中文,毕业后也到中国工程项目工作。”

亚新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中交二航局在2017年度“海星奖”的评选中首次设立“优秀外籍务工人员”奖项,亚新光荣上榜,成为二航局海外项目中屈指可数的优秀外籍员工。让亚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还借此获得了一次去中国的宝贵机会。

于是,亚新去中国了,领奖去了。(王超  杜才良)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