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一条条钢铁巨龙蜿蜒纵横——它们是串联中国经济的“大动脉”,更是中交二航局深耕铁路领域二十载的“勋章墙”。
2005年10月,合武铁路开工建设,这是中交二航局首次正式进入铁路建设市场,实现了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自此,二航局乘国家战略之东风,全面融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局,深度参与国家铁路主要干线建设,包括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雄高铁、沪杭高铁、西宝高铁、西成高铁、成渝高铁、成贵铁路等一个又一个重大铁路工程。
截至2025年8月,二航局累计承建铁路项目48个,当前在建项目19个,铁路单线总里程突破1800公里。在中国最长铁路Top10榜单中,二航局参建了6条,以卓越的业绩彰显“铁路建设主力军”的硬核实力。
破冰之旅,高起点进入铁路市场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同年12月,原铁道部和建设部联合发文,进一步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具有公路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二航局顺利拿到铁路建设市场“入场券”,并抢抓机遇,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开展铁路工程跟踪研究。
2005年10月,中交集团牵头的联合体一举中标合武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段1标,这是中交集团,也是二航局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铁路施工项目,由此高起点进入铁路建设市场。
合武铁路连接合肥和武汉,设计时速250公里,是我国中部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面对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和中外联合监理的严苛,二航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全线4个标段中勇夺“四个第一”:第一个取得梁场生产许可证、第一个架设箱梁、第一个完成箱梁预制、第一个完成箱梁安装,更有11个单项工程被评为“样板工程”,连一向严厉的德国监理也由衷赞叹:“NO.1!”项目完工时,二航团队有2个集体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3名个人获火车头奖章。该工程还荣获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实现了高起点开局。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二航局以昂扬姿态挺进铁路市场,用出色表现赢得“开门红”。2005年12月,二航局参与的联合体中标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工程,这是二航局首次中标铁路项目。2007年,依托中交集团,二航局又承接了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大高铁。项目北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抵辽宁省大连市,全长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
二航局承建标段位于黑龙江省境内,长约43.56公里。在零下40℃、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米的极寒环境中,二航团队攻克季节性冻土路基、跨线转体、138米钢箱叠拱等多项技术难题,被国务院高速铁路安全检查组评价为“一支管理能力过硬的队伍”。项目团队研发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成果国内领先,为高寒地区高铁建设树立了标杆。
2008年1月,中交集团中标京沪高铁。这条世界上建设标准最高、规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同样凝聚着二航人的智慧与汗水。二航局负责建设位于六标段起点的一工区,被称为中交京沪高铁“西大门”,项目团队跑步进场、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在六标段连续取得“十项第一”。其中,开工报告的获批、首根灌注桩的浇筑、梁场提梁上线等,更是创下京沪全线第一。2011年6月,京沪高铁正式通车,这条绵延1318公里的钢铁动脉,承载了中国高铁的凌云志,也凝结了二航人跨越山河的梦想与汗水。
2008年10月,二航局实现重要突破,独立中标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SWZQ-6标段工程。这是中交集团子公司首次独立中标铁路工程,标志着二航局铁路施工能力得到认可,成为中交集团开拓铁路市场的“龙头”企业。
2018年,桐庐县富春江畔,二航局参建的杭黄铁路上列车飞驰。这条东起浙江省杭州市,终至安徽省黄山市,穿越7个5A级风景区、50多个4A级旅游景区的高速铁路,被网友称为串起“名城、名湖、名江、名山”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不仅如此,二航人的足迹跨越国界。2017年,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开通运营,全长123公里的第四标段由二航局承建;2019年,连接蒙内铁路的肯尼亚内马铁路建成通车,二航局承担了24.6公里的施工任务;2021年,首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中老铁路通车,其14.7公里关键线路由二航局负责施工……二航人以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力,也为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贡献智慧与力量。
从跨江到跨海,铁路桥梁的技术跨越
“哪怕是从零开始,我们也要干出个样子来!”2014年,长江岸边,二航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项目经理杨志德的话语掷地有声,公司铁路业务和桥梁业务再次迎来重大转折,首次进军铁路桥梁建设领域。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全长11.07公里,主航道桥主跨1092米,是当时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二航局承建段约5公里,涵盖主跨336米、当时世界最大跨径公铁两用钢桁拱桥——跨天生港专用航道桥。
彼时,二航局在公铁两用桥建设方面几乎毫无经验,面对全新领域,杨志德带头钻研铁路建设标准,多次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搭建学习交流平台。2015年3月,项目部成功编制《沪苏通长江大桥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这是二航局首份公铁两用大桥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案,涵盖4大标准化体系共119项内容,不仅顺利通过业主考核拿下首张“绿牌”,更为特大型项目管理树立了标杆。
2020年7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通车,二航团队累计斩获31张铁路“绿牌”,11次获评标准化管理优秀项目部等称号,取得科学技术类奖6项、工法和专利40项……凭借硬实力,二航局赢得了业界的信任,相继获得五峰山、常泰、巢马、池州等多座长江公铁大桥“新订单”,奠定了在公铁两用桥梁领域的地位。
从长江走向海洋,二航人的“筑路之梦”永不停歇。2017年9月,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这座全长20.3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的大桥,不仅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更是世界首座设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速铁路桥。
为了让高铁在海上安全高速通行,二航建设者为大桥量身打造“防风铠甲”,主塔设计为曲线H形塔,采用贝壳分瓣的圆弧造型,减小风阻;主梁采取流线箱形结构,并巧妙结合导流板、减振护栏、拉索电涡流阻尼器等气动设置,使涡激振动幅度控制在5毫米,使列车在11级暴风中也能以350公里的时速安全穿行。
从粼粼微波到汹涌浪潮,二航人的脚步来到了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杭州湾。2022年11月,二航局中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4标段,参与全线控制性工程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建设。这座长约29.2公里的大桥,是目前世界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跨海高速铁路桥,也是世界首座跨越强潮海湾、超低阻水率的跨海铁路大桥。
面对8.69米的大潮差、每秒5.3米的大流速,强冲刷、浅层气、深厚淤泥及台风季风频发等环境,项目团队主动求“变”,大胆提出“全栈桥施工”方案,变海上作业为陆地操作。在10.96公里海中引桥施工中,为守护钱塘江大潮奇观,二航团队提出“20%低桩、80%高桩承台组合方案”,大幅降低大规模深水围堰施工安全风险。
在宁波象山港,我国首座市域铁路跨海大桥——宁波市域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建设正酣。2025年10月,该桥南侧边跨顺利合龙,进入全桥贯通最后的冲刺阶段。从2008年首次来到象山港,到如今再战这片海域,二航人用实干诠释着“跨越山海”的使命担当。
向新而行,数智赋能超级工程
六年磨一剑,砺得梅花扑鼻香。2025年9月,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二航建设者们近6年的心血终于开花结果。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规模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梁,常泰长江大桥跨江段全长10.03公里,由一座主跨1208米钢桁梁斜拉桥、两座主跨388米钢桁拱桥和一座连续钢桁梁桥组成,创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的世界纪录,实现了减冲刷减自重台阶型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等4项世界首创设计。
每一项创新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在世界最大水下沉井面前,项目团队自主开发了沉井施工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气举取土集群控制系统,创下了粉质黏土层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纪录。面对350米高的“钻石型”桥塔建设难题,项目团队研发了部品钢筋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全球首台万吨米级智能化塔吊和基于北斗定位钢塔辅助吊装引导系统,提效超50%。在大跨度钢桁拱桥施工中,项目团队研发了行业内最大吨位WD100型拱上吊机、拱桥监控和3万吨级调位控制系统,布置518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预警施工,成功将拱桥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
六年寒暑,二航团队始终向“新”而行,以数智赋能工程建设,共获专利80余项,形成国际领先的跨江公铁桥梁建设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为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
与此同时,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等工程也在不断突破极限、刷新纪录。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三塔斜拉桥,以约9.8公里跨江雄姿,揽获多项世界之“最”或“首创”。面对软淤泥层与超硬基岩让钻头频繁“罢工”难题,二航团队引入国内超大扭矩旋挖钻机,研发3.5米、4米专用钻头,优化固定成孔工艺为分级钻进,形成“不同钻头灵活搭配、不同地层精准应对”施工策略。最终,仅用108天完成桥梁桩基施工,比原方案提前4个半月,再创“二航速度”。
昌九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全长19公里,由北向南跨越赣江西支、中支和南支3条支流。其中,中支主桥创下最大跨度设计时速350公里公铁混层合建桥梁、首创大挑臂公铁混层钢桁梁断面等世界纪录。大桥建设过程中,二航团队以“数智化”技术为核心,构建了覆盖设计、施工、监控全流程的智能建造体系,开启数字化工程管控新模式;还自主研发了机器视觉线形监测系统、索力测试APP集成标靶动态追踪算法,大幅提升检测效率,推动工程建设从“建造”走向“智造”。
二十年春华秋实,二航局以匠心铸就品质,以创新驱动发展,从铁路建设的“新兵”成长为“主力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二航人将继续秉持“交通强国”的使命担当,在壮阔的时代征程中破浪前行,让更多超级工程成为彰显中国创造、中国质量的“国家名片”,让“天堑变通途”的壮丽诗篇在新时代宏伟画卷中续写。(梁秋仪 王昊 向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