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建桥“老手”建“新”桥

发布时间:2022-08-17阅读次数:

“桥塔线条优美、色泽均匀、表面平滑,达到了‘外美内实’的效果,我们清水混凝土施工是成功的。”在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南京龙潭长江大桥南主塔施工现场,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蒋振雄仰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擎天柱”,对桥塔品质予以肯定。一旁的项目负责人周明生听了内心澎湃。

2019年底,参加过苏通长江大桥、中朝鸭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等特大型桥梁建设、拥有近二十年大桥施工经验的建桥“老手”周明生,接过新的“接力棒”,负责龙潭长江大桥南主塔的施工管理工作。他踌躇满志走上新的“战场”,可大桥施工很快让他感知到技术创新的阵痛,让这位建桥“老手”也犯了难。

龙潭长江大桥南主塔高237.5米。项目建设定位高,为实现预定目标,项目部深入推进工厂化、装配化、智能化建设,大胆应用新工艺和新设备。一体化智能筑塔机的应用就是南主塔施工的“招牌”。

按照筑塔机原设计,单侧筑塔机自重近五百吨,“筑塔机太重将对承受整个筑塔机荷载的预埋件造成巨大压力,而且筑塔机主要结构是按重量计价的,项目部追求高质量建设,在安全质量不打折扣的情况下,肯定要考虑控制成本。”周明生说。

为了让筑塔机“轻装上阵”,周明生与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一遍遍修改设计图纸,优化筑塔机架体结构,并提出改进功能系统的方案。“相比原始设计,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平台通道和架体连接拉杆,更方便工人通行和筑塔机爬升时的架体操作,并根据实际需要将原来两台布料机缩减为一台,最终使筑塔机总体重量缩减近一半。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了筑塔机的实用性和操作便捷性,还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周明生介绍。

筑塔机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挑战接踵而至。为了给高塔柱施工安上“双保险”,南主塔采用钢筋厂内加工、现场整体吊装的部品钢筋施工工艺。按照预定计划,南主塔施工到第10节段时,开始采用钢筋部品,但眼看节点邻近,钢筋网片制作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漏焊、间距不一致、网片弧度不达标等问题层出不穷,新工艺遭到严重质疑。

“这加工出来的真不如我们人工绑扎的整齐,还增加了补焊过程,麻烦的很。”工人们纷纷提出异议。而且,受百年一遇大洪水影响,南主塔施工进度已经滞后,如果生产线不能有效投产,部品钢筋加工不合格,现场施工就会停滞、陷入困境。

周明生迅速反应。他一边寻求二航局技术研发人员的支持,组成钢筋部品技术攻关小组,抓紧开展现场模拟试验,经过反复验证和计算,确定圆弧形钢筋网片的回弹量及设备参数;一边召开南主塔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工作座谈会。

“我们施工是高危行业,每次看到工人高空攀爬、作业,我心里就打颤。大家出来工作是为了养家,但是安全没有保障,还谈什么养家。”周明生的话让现场更加安静。他继续说道:“部品钢筋施工,将高处钢筋绑扎作业转入工厂化机械生产,就能最大化地规避这一安全风险。80层楼高,一年多的塔上施工,哪怕它就这一点好处——安全,也值得我们付出一定代价。”

他的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同时,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不眠不休连续奋战,终于如期完成钢筋加工的弯弧参数设置和主筋定位,自动焊接寻点的精度误差也控制在3毫米以内。

“以前,我们都在担心上下节段钢筋对接,间距不一致、长度不整齐会造成锥套筒连接困难,但事实证明,我们要相信机械化、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面对主塔钢筋间距合格率100%、锥套连接成功率100%、保护层厚度合格率高达98%的检测数据,南主塔质检员洪成立骄傲地说。

2022年6月30日,龙潭长江大桥南主塔成功封顶。望着眼前跨越艰难险阻建成的桥塔,周明生有说不出的激动,也让他更加坚定:“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建好一座桥,还要引领桥梁建设智能化升级。大桥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王婵)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