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文化

成建文苑

首页 成建文化成建文苑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与4号线的三昼夜“亲密接触”

发布时间:2019-06-06阅读次数: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与4号线的三昼夜“亲密接触

 

成都轨道交通4号线(运营线):下穿我,可以,沉降毫米级!敢不敢?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在建线):没有“金刚钻”,不瓷器活,你等着!

6月1日,中交二航局施工的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凤溪河站~温泉大道站区间右线盾构施工4号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发起“总攻”挑战

裁判员第三方检测:中铁西南院;施工监测:中交公规院;运营监测:广东重工

6月1日:

15:05917环,刀盘进入上行线区间投影正下方;最大沉降:0.08mm;

00:59: 921环,刀盘脱离上行线投影正下方,最大沉降:0.12mm;

6月2日

19:38:928环,刀盘进入下行线区间投影正下方,最大沉0.09mm;

22:10:929环,盾尾脱离上行线区间投影正下方,最大沉0.07mm;

……

6月4日

08:28:盾尾脱离下行线区间投影正下方,最大上浮0.15mm,

6月6日监控:逐渐稳定,累计沉降值5.02mm。

……

成都轨道交通4号线(运营线):我服了!你牛!

地铁建设集团公司:盾尾通过既有线,我们把这个过程控制在0.6mm以内,真的了不起!很难重现!

施工单位:

拦路虎,不可怕,现场值守你我他。

心齐力足保沉降,凝智聚力把它跨。

右线完美出洞收,左线充足把它拿。

感恩各方鼎力助,花开结果盛半夏。

至此,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温区间右线盾构施工经过三昼夜连续掘进施工,成功穿越既有4号运营线并成功完成接收任务

本次毫米级沉降盾构穿越成功,标志着17号线一期盾构施工最大安全风险点及技术难关被攻克,是中国交建创新型盾构机首次完成既有运营地铁线路穿越施工,同时也创造了成都轨道交通大直径盾构机首次成功穿越既有运营地铁新纪录。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所处场地为富水砂卵石地质结构,卵石粒径大(个别粒径超过70厘米)、强度高,局部伴有粉细砂层,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极易出现塌方和刀盘卡死等问题。为合理解决此问题,最终确定在该区间采用中国交建制造的创新型盾构机进行施工。该盾构机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盾构刀盘直径达8.6米、开口率达45%,为成都轨道交通在建线路使用的最大刀盘直径、最大刀盘开口率以及无轴带式螺旋盾构机,极大程度上颠覆了成都轨道交通施工理念。

此次贯通的凤温盾构区间右线全长约1417米,隧道最浅埋深9米,共945环,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不仅需穿越公路十字路口中心位置、雨污水管、给水管及燃气管等众多风险源,还需在盾构接收的同时穿越4号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沉降控制要求达到毫米级。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穿越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中,17号线一期与4号线轨面最小距离仅有3.41米(小于0.5倍隧道直径),为目前成都轨道交通在建线路盾构穿越既有运营线路最小间距。盾构穿越期间,如施工不当,将会导致地层下沉或坍塌,不仅影响4号线运营安全,而且会对上方地面交通造成不利影响。此次穿越4号线技术要求严,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被列为全线特别重大风险源。

面对首次应用大直径带式螺旋盾构机无经验借鉴等问题,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各方专家对专项穿越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证,通过调整盾构机掘进参数和优化施工组织,采取不间断穿越,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扰动完成穿越任务。同时,制定了应对穿越时可能出现的异常突发情况措施及应急预案,全力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与4号线的安全运营。施工过程中,项目实行24小时现场轮班值守,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指导施工,对盾构机掘进姿态、同步注浆、地面沉降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盯控分析,根据实际优化掘进过程中的各项施工参数,加强对注浆质量、管片拼装、螺栓复紧、管片姿态、出土量等关键细节的管控,保证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始终稳定可控及隧道的成型质量。

经过3昼夜的连续奋战,盾构机成功穿越运营中的4号线并在凤溪河站接收端成功完成接收,为以后类似地质、同类型设备积累了宝贵施工经验。截止今日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由二航局组织施工的10.33公里的隧道盾构已完成94%,为17号线全线按期开通试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交二航局成都城建:王奎元

                                     中交城投:蒋艾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