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专题专栏

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十五)丨战“疫”逆行者——最帅城建押运哥张小松

发布时间:2020-02-07阅读次数:

“中交集团从国外采购的一批抗疫救援物资即将空运到成都,需要运送到湖北省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现招募一名党员跟车押运。” 武汉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急需要医疗物资,得赶紧送过去,疫情就是命令!想到这里,张小松立刻回复到:我是党员,我报名!

张小松是中交二航局成都城建公司的员工,参加工作以来,家人早已习惯他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就连女儿出生,也是提前一天才匆匆赶回家。

“我要马上出差去武汉!”得知儿子要去武汉送货,张小松的母亲心里有些不踏实。“现在哪是跑湖北、跑武汉的时候嘛!就是和这些地方的人说句话都要被隔离……我们不同意你去!”妻子抱着刚满100天的女儿说“你再考虑考虑吧!”

面对家人的阻止与担忧,张小松坚定地回答道:“疫情肆虐,医护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防疫前线,我是央企的员工,还是一名党员,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就应该带头!再说了,我接触的人是有限的,做好防护不会有事的。”在说服家人后,张小松简单收拾了行李,告别父母、吻别妻女,坐上了重庆至成都的高铁。

2月5日凌晨4时25分,从埃及开罗机场起飞的货运飞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张小松与公司15名员工组成了临时青年突击队,他们对准一辆9.6米的厢式货车展开了一场防疫物资“大挪移”。下午13点15分,物资装载完成,张小松和另外一名退伍兵志愿司机李润临危受命,启程奔赴武汉。

这是一趟跨越千里(1170公里)的行程,张小松神经崩得很紧。

“16000个护目镜和14000件防护衣,这批物资是中交集团从海外急购的武汉防疫急缺的珍贵物资,因无法直接运抵武汉空港,才通过成都中转,公司放弃走物流,就是考虑在同心抗疫的关键时刻,争分夺秒保障物资能安全、及时的送达‘战场’。公司既然让我跟车押运,我就一定要不辱使命。”

一路上,张小松关注物资安全、紧盯道路标识、提醒安全行车、督促司机休息、严控运输时间等做得一丝不苟。司机看着张小松熬红的双眼,让他睡会儿。“我身后车厢满载的是集团赋予我的重任,也是前方无数人对生命的希望,来不得半点闪失。” 张小松说。

在押运物资的路上,每次趁着休息的空档,他总是把“中交集团驰援武汉”的标语整理的平平整整。路上车很少,但过往车辆都会心照不宣的向运送抗疫物资的车辆鸣笛,这是他们对抗击疫情之下,自发行动彰显大爱的一种无言的赞美。“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中交员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能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让我感到特别的荣光。”张小松眼含泪光地说。

2月6日13时,车辆在经过24小时的长途跋涉,安全抵达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张小松成功与中交二航局领导及武汉红十字会交接完毕。而他们还来不及尝一碗热干面,就草草吃碗泡面,立刻原地调头,从武汉返回成都。

回到成都,按照国家当前的防疫规定,去过武汉的居民,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居家隔离14天。面对亲人和同事的牵挂,张小松却很坦然。“一开始就把防护措施做到位,完全不用担心被感染。”他说,“2003年的非典我们扛过来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们挺住了,今年的疫情我们也一定会很快战胜的,要相信我们的国家!”

14天的隔离期,这对常人来说,是孤独的、漫长的、空虚的,但对于闲不住的张小松来说,隔离的日子一样可以为抗击疫情尽点责、出点力,他为自己确定了一个新身份——抗击新冠病毒宣传员。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级单位在措施层层压实的同时,文件也是层层下发,他针对各级文件的要求划重点、提精髓,共享于工作群中督促基层项目落实;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搜集普适性以供参考;面对网络上的不实谣言,及时在工作群进行转述澄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一名纪检监督部门的党员,基层项目对于上级要求的防疫抗疫措施落实到位没有,他逐一核实询问。

“安全提示:酒精和消毒液是当前抗疫的重要物资,但大家在存储时切记要分开,二者混合后会产生剧毒气体氯气……”“口罩为当前紧缺物资,节约使用也是为一线出力,我分享给大家几种方法……”他在隔离期间通过自己的宣传举动及妙招分享,始终把自己定位为抗疫战斗者,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点赞

“隔离观察不是隔离交流,隔离了身体但隔离不了一名党员,想要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的心。” 这是张小松在朋友圈分享的一句话。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虽然张小松年纪轻轻、党龄不长,但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