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业务动态

国际古迹遗址日:中交人匠心唤醒600年西昌古城

发布时间:2025-04-21阅读次数: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

这一天全球目光聚焦于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这一天不仅是致敬人类文明瑰宝的庆典

更是对匠心守护者的礼赞



在四川凉山州

一场跨越600年的“古今对话”

正悄然上演

二航局的建设者们

以匠人之手

让沉睡的建昌古城重焕生机

用行动诠释

“让历史活在当下”的深意





时光倒流

触摸古城600年肌理



建昌古城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西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木构古城群落

城墙斑驳、街巷纵横

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明清商贾云集的繁华

每一座院落都诉说着马帮铃响的往事

然而

岁月侵蚀与战火洗礼

让古城部分建筑残破凋零

历史风貌亟待唤醒



修缮前后的四牌楼



修缮前后的十字街


2021年,西昌市启动“古城有机更新”工程

二航局以“修旧如旧”为准则

将263栋仿古建筑逐一复原:

夏家大院的雕花门楣重现精工巧思

何家小院的飞檐斗拱复刻匠艺神韵……



夏家大院


古城不再是凝固的标本

而是活化的历史记忆




匠心解码

现代技艺对话传统智慧



古城修复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

项目团队深入考据古籍

走访匠人后裔

甚至从老宅残片中提取传统工艺“密码” 

只为使建昌古城

展现“原汁原味”的繁华



老物件的“绵延古意”   

建设者们对建昌古城留存的建平门遗址

四牌楼遗址、300余米古城墙遗址

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复

对8口古井、287株古树

和万余老物件进行了标记、收集和保护



古城内的古树


古城的历史肌理

街巷的空间尺度

贯穿主巷的自然水系

古树名木的长势

和景观环境

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火候里炼就的“以新乱旧”   

面对国内尚无成熟施工技术行业标准的

“碳化”工艺难题

项目团队在焦味中嗅到了传承的深意

“没有行业标准,那就创造标准”

他们三赴川西请教古稀匠人

方知“火候是木头与时间的舞蹈”:



碳化工艺


木材须先脱水至干爽

再用喷火器如绣花般游走

过则焦黑易折,浅则难抵虫蛀



团队日夜试验

最终让碳化层定格在

“隐见木纹”的微妙厚度

既复刻600年风霜痕迹

又守住结构筋骨


新旧技艺的“动态平衡”   

由于古城地处近断裂带高度设防区

建筑防震要求高

在复原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时

建设者们利用三维扫描技术

精准复原榫卯结构

确保古法工艺与现代抗震标准无缝衔接



榫卯结构


但在复原结构牢固的古城墙时

建设者们又选择最大程度采用古法工艺

特制仿古青砖

以传统窑烧技法还原明代质感

连砖缝宽度都严格遵循旧制

青砖间更是用传统的糯米熬制灰浆来黏合



新旧城墙交界处


新旧技艺在一砖一瓦间

水乳交融,“动态平衡”




古城新生

文旅经济赋能未来



2024年,建昌古城主体工程

全面完工,盛大开城

漫步修复后的建昌古城

明清街市熙攘重现

非遗工坊与网红书店比邻而居



游客可身着汉服登上城楼打卡

也能在夏家大院体验VR明代茶宴



2025年春节

建昌古城连续4天接待游客人数全省第一

已然成为四川省文旅标杆之一

极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历史不再是遥远的符号

而是激活城市发展的“金钥匙”




匠心不息,文明永续



如今

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建昌古城

正以绚丽繁华的景象

迎接八方来客

从凋敝沉睡的西昌历史活化石

到古今辉映的文化遗产新地标



中交人用实际行动

在建昌古城写下文明赓续

与当代价值共生的生动注脚



他们以匠心为舟

载着600年风华驶向未来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