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航人心潮澎湃的时刻——2020年5月15日,中交二航局成都城建公司承建的成都地铁17号线永义车辆段全线首个实现工程整体移交,正式由运营公司接管。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2017年5月,永义车辆段项目建设团队来到了素有“西部花木之都”美誉的温江,471亩的施工场地就平整的嵌在万亩苗木之间,鸟语花香、交通便利,俨然一片“施”外桃源。然而,对于习惯了常年“野外作战”的老二航而言,这里并不是欢乐场,而是分秒必争的施工战场。
“国外专家团队曾说,在成都修地铁,好比‘在鹅卵石滩上建房子’。可现实是我们就是要在鹅卵石滩上建成高品质的房子!”项目工程部长邓雨恒感叹到。
成都的地质条件有个非常别致的名字——富水砂卵石地层。这种地质层含水丰富,易漏易塌,中大型鹅卵石又多又硬,而永义车辆段的建设就偏偏摊上了这样的地质。
“在检修库管桩施工中,打桩机一旦遇到鹅卵石就钻不动了,钻头磨损严重,成桩率下降,常常耗费大量时间。”面对管桩施工“卡顿”,邓雨恒及时与项目其他技术人员从打桩机性能、作业频率、钻头及施工方案等多角度进行突破,常常跟班蹲守,但工效并没有更进一步,简单的管桩施工却遇上复杂的地质困难横亘于前。
“总共14133根桩,绝不能碰运气,一定要钻到底、钻到位!”邓雨恒在摸清地质条件后,及时组织部门技术团队进行工艺优化,选用不同性能的螺旋钻头在2台打桩机上反复比对,不断针对地下鹅卵石“对症下药”。
在工艺优化和耐磨硬质合金螺旋钻头的“软硬兼施”下,一根根管桩节节挺进,成桩效率和成桩质量明显提高。“以前60分钟打一根桩,现在只要20分钟,钻头也从600根换一次提高到750根换一次,管桩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邓雨恒说。
如果说富水砂卵石地层是桩基施工的“拦路虎”,那么,2018年的进度任务同样是一道“打脑壳”的难题!
根据节点目标,永义车辆段要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但要实现这个节点目标,就需要物资总库、综合维修中心、机棚及控制室等20个单体建筑同时施工,做到“齐步走”,这让本就工期紧、任务重的项目部有些喘不过气来。此时,时间的指针已走到了2018年9月,但物资总库的图纸却迟迟未定。
面对这场施工组织与资源调配的双重大考,项目团队在层层重压之下快速调整状态和施工策略。根据当前进度,项目部将20个单体建筑按照工程量多少和难易程度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由项目班子临时认领相应的“责任田”,并挂帅督战。在施工组织上实行重要的大型单体优先施工,出图晚物资总库集中抢工,中小型单体(运转综合楼、降压变电所等)根据大型单体施工情况适时分流资源组织施工,在内部有序交叉、全面开花的流水作业状态下最大限度减少了窝工,实现了项目进度的高效跃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冲刺主体工程封顶的抢工期间,由于脚手管使用量大,周边租赁站普遍出现“租罄”现象。然而工期不等人,项目部及时调整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将扣件式脚手架调整为碗扣式脚手架,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施工进度平稳上扬。“如按照当时的施工现状正常推进,需要5个月才能封顶,但实际仅用2.5个月就完成了目标。” 邓雨恒说。
又快又好的完成项目建设,这是项目团队共同的目标。
2019年10月30日,永义车辆段在众人期盼下迎来了首列地铁列车,接车通电的喜悦就在眼前。殊不知,在12个小时之前,列车运输车还无法到达预定接车平台。
“列车运输车在行进过程中对路基平整度要求极高,最低底板和地面必须保持 5 公分以上的距离。而原设计的接车平台为中间起拱向两边排水,与轨道线不在同一个平面,无法满足接车要求。”为了让列车安全“着陆”,最快且唯一的办法就是平整路基,而此时距离接车时间已不足12小时。
时间紧迫,仅靠机械来平整路基已来不及,有限的场地也容不下太多设备。情急之下,项目部迅速调动青年突击队与机械设备“同台混战”。隔着线手套,血泡破了;带着防尘口罩,鼻孔黑了;而在细雨中舞动的镐头、铁锹仍然没有停下。
10月30日9点整,一条700米长的运输路基“竣工”了;12点08分,列车运输车从南北大道缓缓驶入了永义车辆段。“车来了!车来了……”在工程车的牵引下,编号17001的银白色列车平稳驶入永义车辆段检修库,这个团队再一次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如今,永义车辆段已经顺利移交,成都地铁17号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在即,而这支能攻善战的项目团队,正在奋斗中为这条地铁“保姆站”的收尾工作画上他们最完美的一笔。(成都地铁17号线TJ05C标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