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清晨,由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南航道橋首個主塔塔座及塔柱第一節段順利完成澆築,標誌着南航道橋正式步入主塔施工快車道,為後續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巨大的海上施工平台上,數台攪拌車有序排列,將混凝土源源不斷地輸送至澆築點。主塔160號墩處,作業工人們身穿醒目的安全服,頭戴安全帽,在主塔周圍有條不紊地忙碌着。他們精準操控着振搗棒,確保每一方混凝土都均勻密實。隨着混凝土緩緩注入塔座與塔柱模板,帶切角的八邊形塔座與首節塔柱逐漸成型,與遠處海天相接的壯闊景象相映成趣。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通蘇嘉甬高鐵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橋和跨大堤、海中、淺灘區引橋,全長29.2公里,採用時速350公里雙線無砟軌道設計,是世界在建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鐵跨海大橋,對世界高速鐵路橋樑建設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
作為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三大通航孔橋之一,南航道橋全長814.5米,共設計6個橋墩、148根鑽孔樁,設計最大通航等級為3000噸級船舶,採用主跨364米鋼桁結合梁斜拉橋設計。其中兩座主塔高157.5米,相當於56層樓高。主塔橋面以上為倒Y形,橋面以下塔柱內收為鑽石形,在確保力學穩定性的同時兼具現代美學特徵。此次施工的160號墩主塔塔座為帶切角的八邊形塔座,平面尺寸長33.2米、寬18.2米,高4.3米,與塔座同步澆築的首節塔柱高3米,混凝土澆築總方量1936立方米。
「為避免施工齡期差導致開裂問題,我們採取塔座與主塔第1節同步施工、一次澆築成型的方案,先澆築塔座,再澆築3米塔柱起始段。」中交二航局杭州灣大橋項目副經理張偉繼續說道:「塔座為大體積混凝土,連續澆築時間長,溫控要求高,為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我們聯合武港院,研發使用智能化溫度監控系統,實現了對混凝土水化熱溫度的遠程監控和實時數據傳輸,從而確保施工質量。」
通蘇嘉甬高鐵自南通西站起,向南經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引入寧波樞紐寧波站,新建線路長301公里。項目建成後,將與鹽通高鐵、京滬高鐵、滬昆高鐵、甬台溫高鐵、滬寧沿江高鐵等線路相連,對於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完善區域路網結構佈局,方便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