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融融,永定河两岸焕发新生。
这里是中交二航局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项目,正在进行岸堤地上结构物施工,项目整体形象进度约完成65%,预计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部施工内容。
这也是中交二航局驻扎北京永定河的第5年。2021年底,北京启动永定河平原南段一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起点为宛平湖末端,终点至崔指挥营(市界)。
项目结合现有地形和地质条件,因势利导,在生态补水“冲河槽”的基础上,修河坡、复生态、强能力,旨在形成一条稳定、可持续、绿色的生态补水通道,实现“流动的河”,基本完成治导线内裸露滩地植被修复,逐步形成“绿色的河”。
项目负责人于海则是挑起这个担子的人,“当时真的是黄沙遍地,我们租住的老百姓的房子,还专门安装了塑料棚来防风沙。”严重的时候,说话嘴都张不了,风沙直往嘴里灌。
北方地区降雨量少、干旱,区域内沙漠化严重,原有植被稀疏。项目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植被在这里存活。
翻开植被品种比选方案,摆在项目技术负责人姚毅面前的是多达六七十种、品类不一的各类植物。
水生植物的硬性要求是适应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气候和河道断流后抗旱要求,同时也要根系发达,对河道坡脚起到防冲刷和固基作用。
草籽及灌木的选择要求则是既要耐寒、耐旱,适应沙漠化地区种植,还要能满足固沙功效,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
通过请教专家,反复比选,最终确定由芦苇、千屈菜、香蒲、菖蒲、黄菖蒲、红蓼、白茅等搭配种植。在草籽及灌木选择上,项目部经过多方实地调研,对比北方同类型项目治理效果,通过不同组合拟选出23种地被组合,以期达到现场绿化治理空间层次和美化效果。
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在项目环保负责人李淑齐看来,能不能真正存活还要打个问号。
如何在这样的土地里种出绿色?对症下药解决土壤的病症是关键。
起初,李淑齐想到种子播种以后,铺一层土进行养护。但试验后,他发现并不妥当。沙子吸热,很容易把脆弱的种子烫坏。
在焦急等待发芽率结果的同时,项目团队积极引进新的种植技术。这是一种采用椰纤作植草毯铺设的技术,作用非常显著,就是能够保温、保湿、防晒,充分促进种子的成活和生长。当然,它最为重要的亮点其实是可降解。
原本粗犷的建桥修路专家,在这永定河畔,做起了精巧的绣花功,不免让人担心能否真的开花结果。
直到蜜蜂飞来、野兔流窜、溪水潺潺,周围的百姓知道,过去的永定河已然大变了样。
但好景不长,焕然一新的永定河岸仅仅只在李淑齐的相册中停留了数月,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雨,摧毁了这一切。
2023年7月30日,洪水奔腾而来。
李淑齐望着眼前一直悉心呵护的宝贵绿植,在暴雨中被迫接受洗礼,心痛不已。
水来得快,退得也快。项目团队迅速反应,抢救一切能挽回的损失,幸运的是,除局部积沙、积水和凹洼处,其他地方对草的影响不大。小草不仅活了下来,还扒住了脚下的土地,这说明前期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绿色真正起到了固沙的作用。
如今,永定河项目团队在北京的第5个年头,正在实施的是在永定河承接的第4个项目——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对河道两岸的堤防进行加固加高,同步实施绿化的生态工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不难看到全国各地都在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中交二航局也在为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贡献央企担当。
在海南万宁市老爷海红树林生态修复改造工程项目,二航局通过科学规划红树林造林区域,通过人工造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改善滨海生态环境,增强红树林生态功能,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湖北石首水环境治理项目,项目所在地被誉为“中国麋鹿之乡”,二航局项目团队通过开展污水厂网建设、湖泊生态修复、排污口整治、智慧水务等,最终建立厂网河一体化管理体系,把3个淤塞严重的城市内湖清淤打通,让它们成为城市水环境天然的调节阀。
在福建集美九天湖项目,项目团队坚持源头治理,通过清淤削减底泥引入微生物调控水质等措施,建设了22个生态浮岛及植物栽植,加快了水域生态修复,日常有白鹭、鸬鹚、雁鸭及各类鱼群在湖中嬉戏,进一步打造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花园。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根本基础。中交二航局建设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为了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中交二航局的绿色家底持续增厚。(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