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社会责任

首页 信息公开社会责任

卡拉普里河畔的魔术师

发布时间:2022-01-11阅读次数:

在孟加拉卡拉普里河底隧道施工现场,挖掘进程中产生的废泥废浆不再是固废处理,而是进行回收再利用,用来调配项目的盾构同步注浆。
    “9个月的时间,我们共回收利用废泥浆、废渣11250立方,由此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技术员沈尔卜喜形于色。

孟加拉卡拉普里河底隧道项目位于孟加拉国吉大港市郊区卡纳普里河入海口位置,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由中国交建承建,中国路桥负责实施,二航局负责盾构隧道掘进、管片预制及洞内附属结构等施工。项目施工路线全长9.2公里,设计总长3500米,盾构隧道段长2450米,盾构隧道采用最强国产盾构机进行掘进施工。
    “钻地龙”潇洒进场,可是却留下略显狼狈的“足迹”——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平均每环产生50-70立方废浆和280-300立方废渣,整条隧道掘进结束,预计产生73500方废浆和355250方废渣。废浆和废渣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我们的目标是——变废为宝!”有着4年盾构泥浆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沈尔卜介绍,“我们首先分析出废弃泥浆构成:废弃泥浆的主要成分为水、黏土、膨润土以及少量的砂,废渣的主要构成是地层中的砂和少量黏土。其中水、砂、膨润土都是同步注浆浆液的主要组成成分,而黏土可以起到部分膨润土的作用,增加砂浆的稳定性,减少砂浆的泌水率。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废泥废渣‘重生’呢?”
    沈尔卜和项目技术团队深入项目现场调研,在分析掘进区间地质组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分析,合理选择,综合利用”的原则,建立了废泥、废渣的回收再利用机制。他们通过过物理和化学手段,调整废弃泥浆的粘度、比重、含砂率等指标,实现了废弃泥浆与废渣的“华丽变身”。
    “我们也算得上是卡拉普里河畔的魔术师了”,沈尔卜深谙这套魔术里的奥秘:实际应用中,要先对废浆性能进行测试,对照造浆相关指标要求,有针对性的调整废浆相关指标,使其满足再利用的要求。
    “比如这一环的同步注浆配比,我们改良了不下十次,才实现废泥废渣的有效回收利用。”在泥浆处理站,沈尔卜指着泥浆分离设备说道,废弃泥浆和废渣中提取的粘土都是小颗粒,进入同步注浆会极大降低浆液的工作性能,必须对粘土颗粒进行过程控制,“使用前尽可能的降低废渣中的粘土含量,通过配合比调整来规避粘土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粘土含量过大,通过专用外加剂调整浆液性能,满足施工。”
    “一台‘钻地龙’,每天挖泥可达1300立方米,相当于开挖一个3米深的标准篮球场。”沈尔卜很自豪,“我们是中国‘重器’的技术型清洁工。”
    凭借绿色发展理念和同步注浆的高性能,废弃泥浆、废渣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技术得到了业主和孟加拉当地政府的一致认可。“中国技术,中国智慧!”孟加拉卡拉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双线贯通时,孟加拉大桥局负责人和外国专业公司组成的咨工联合体纷纷对废泥、废渣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技术竖起大拇指。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