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层动态

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分离渣土出效益

发布时间:2020-10-26阅读次数:

“徐经理,您快来看看,盾构渣土外运的泥浆水又洒在路面上了,这会儿城管执法人员堵在现场门口,说再这样下去要严格追究我们责任了。”技术员邓立业火急火燎地跑到经理室,向副经理徐少红汇报这一情况。

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线路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线路起点设置于6号线翠湖站(不含土建部分)东侧,线路终点设置于公常路深莞边界东莞黄江镇,连接光明中心区、光明北区和中山大学,建成后,将联通深圳、东莞两市轨道交通网,对促进深莞一体化发展、推动深圳北部发展及其重点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受到疫情和线路调整的影响,项目部新增了两台盾构机用来推进工程进度。截止目前,项目部翠新、新中区间有三台盾构机同时进行掘进,在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每天预计有1400立方米的盾构渣土需要外运至50公里以外的弃土场,荷载量10立方米的渣土车每天要运输150余次,土方运输车每天来往不停,满载含泥沙又带水的盾构渣土流到地上经烈日暴晒后,扬尘漫天。

对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深圳而言,项目被盯上了,不仅行驶在马路上的渣土车战战兢兢,项目部也是时刻捏着一把汗。这该怎么办呢?讨论会上,徐少红拍着胸脯道:“我们必须由被动变为主动,看能不能想办法临时搭建一套渣土分离系统,将碎石、沙土、泥浆等进行分离,解决渣土外运难的问题。”

“如果可以有一台设备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离,不仅可以缓解我们的施工压力,分离出的物质也可以重新利用,简直一举多得啊。”说干就干,项目组织召开研讨会,经过反复商讨,确定系统组成、实地考察、画图纸、测量放线、打地基、浇注混凝土、安装机械零件、设备进场安装,历时2个多月,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下,一台全自动渣土分离系统出现项目部的工地上。

“哐……哐……”设备开启运行,观察后发现,系统将碎石在盾构渣土中分离出后,大量泥沙浆喷涌而出,无法及时流入砂泵中而淤堵在泥沙预处理池越积越高,形成边坡,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大家始料未及。

“必须针对土质变化重新设计改造泥沙预处理池了。”徐少红眉头紧锁。

经过反复勘查现场情况发现,要缩短泥沙颗粒行程,减少粗砂淤积,就要改变泥沙预处理池水力边界条件,减少能量损耗,增加水力冲击。同时,要通过池壁曲线与泥沙运动曲线耦合,使得泥沙充分混合不易沉降,从而达到更好的入料效果。

项目马上联系班组“抢时间”改造泥沙预处理池,采取“两班倒模式”,争分夺秒开展改造工作,优化系统管道,将设备的水泥流道改为钢制管,增加耐磨性,减少流道与泥沙的摩擦力,同时,将预处理池的方形边界改为耦合曲面边界,减少砂砾淤积,吻合水力曲线。通过不断地试行、焊改,终于在五天后的深夜,设备完成改造,开始全面运行。

通过渣土分离系统,渣土中的石块、细沙、土饼、泥水摇身一变,全部实现再次利用,从试运行情况看,运输车外运的渣土全部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外运车次也减少了30%。

“分离出的沙还可用于同步注浆,工程项目大约用量在1万立方米,按照目前市场价计算,将为项目节约成本300万左右。”徐少红开心地说道。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