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层动态

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滚笼机的“一体多式”改造

发布时间:2020-10-09阅读次数:

当今,滚笼机是每个钢筋加工厂的标配,由广州建设公司承建的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的钢筋加工厂,就有一台“多用”的滚笼机。

就在几个月前,这台滚笼机由于效率低、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场生产需求,被项目部弃之不用。而后,它却在短时间内取代工人,成为了项目部的“宝贝”。滚笼机的蜕变,离不开项目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改造。

此前,加工厂采用滚笼机制作钢筋笼,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其调直器位置太靠前,缠绕筋从中穿过之后,阻碍了加劲箍的装填,导致钢筋笼直径难以固定,不仅整体性受到影响,且起吊过程中易变型。

今年项目复工之后,有着25年现场管理经验的老工长蒋昌学接手了钢筋加工厂。“有滚笼机,怎么还用人工呢?”多年来,蒋昌学一直坚持效益优先,好好的滚笼机闲置不用,让他很是疑惑。“效果不好,改造一下就行了嘛。”

见多识广的蒋昌学,很快就想出了对策。“只需把调直器往外挪一挪,给加劲箍的放置腾出足够的空间。”经计算,项目钢筋笼加劲箍的最大直径是1.55米,调直器与机器驱动之间的距离需大于此,才能确保所有加劲箍都顺利放置装填。他以此为据,将调直器往外移动到1.6米,并将其固定在一个特制的钢板架子上。蒋昌学对滚笼机的第一个改造,马上解决了加劲箍的放置问题。

一般的滚笼机,加劲箍仅弯曲成环,通过钢丝绑扎,与主筋固定套筒模具相契合。由于两端没有进行焊接处理,加劲箍很容易发生松动,和主筋之间产生空隙,严重影响焊接效率。调直器位置经调整后的滚笼机,加劲箍在焊紧后可以放入笼中,全程都能保持稳固。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使得焊接一个加劲箍的时间,由30分钟减少为3分钟,工效整整提高了十倍!

此时的滚笼机,能够很好地制作桩基钢筋笼,但是现场施工所需的另一种钢筋笼——墩柱钢筋笼,却无法通过滚笼机制作。究其原因,在于两者的缠绕筋类型不同,前者是直径为10毫米的盘圆钢筋,后者是直径为12毫米的盘螺钢筋,硬度要大得多。而滚笼机自带的调直器,只能拉直盘圆钢筋。

“再增加一台机器吧!”有工人建议。

“没事,我们能改一次,就能改第二次。”蒋昌学开起了玩笑,证明他胸有成竹。

经研究,原有调直器滚轮为7个,拉力不足以调直盘螺钢筋。蒋昌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双向调直器,前端为横向,后端为竖向,前端和后端各增加5个滚轮,其拉力比单向调直器要大不少,因此能够调直盘螺钢筋。此番改造,帮助滚笼机制作出了合乎施工标准的墩柱钢筋笼。

随着前几次改造的成功,蒋昌学备受鼓舞,接下来的一次改造,让滚笼机真正成为了一台“一体多用”的设备。

改造前的滚笼机,使用套筒模具固定钢筋笼,每个模具的直径都是固定的,意味着制作直径不同的笼种,就要分别装上相应的模具。而每拆卸和安装一次套筒模具,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项目钢筋加工厂每天都要制作好几种类型的钢筋笼,如此反复拆卸和安装模具,就要浪费不少时间,如果能把这些时间放在加工钢筋笼上,生产效率又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为项目创造不小效益。

想到这里,蒋昌学十分激动——为项目创造效益,推动工程向前走,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他从固定套筒模具的缺点出发,设计出一种不用拆卸,同时又能适应各种直径笼种的固定工具。于是,装在原来固定盘位置上的圆环固定钢板便应运而生。

为了使前后钢筋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滚笼机前后皆装置一块固定钢板,两者平行,其中前端起定位作用,可移动可旋转,后端起导向作用,保证直螺纹套筒能够自由穿过。根据项目现场施工所需笼种,钢板上设置了四种大小的圆孔,分别用以制作1.2米、1.3米、1.4米和1.6米直径的钢筋笼。这个设计,使得固定套筒模具成为了历史。

经过改造的滚笼机,不仅能够制作现场施工所需全部类型钢筋笼种,而且工效有了很大提高,大大节省了钢筋笼焊接和吊装时间,人工成本更是减少了一半。偌大的钢筋加工厂,如今除了这台滚笼机,只有负责装料和焊接的4个工人,同时却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够满足项目现场十几台钻机的施工要求,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复工后业主单位和监理第一次检查钢筋加工厂,通过这台滚笼机制作的钢筋笼,获得了检查组的一致好评。“应该进行全线推广,作为钢筋笼制作的示范!”谁能想到,这台不断赢得赞誉的滚笼机,不久之前还安静地躺在角落里呢。钟其泉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