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去“污”无残留 清水绕藏乡

发布时间:2024-03-11阅读次数:

“总共25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拿到成都某具有专业水质检测公司的报告后,中交二航局青海同赛高速公路项目负责人王友长舒了一口气。检测报告显示,在项目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废水和开挖隧道产生的污水处理结果,包括铅、汞等关键重金属指标含量,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同赛高速公路项目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这里被誉为“高原最美藏乡”。同时,项目所在地是“三江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秀分区,生态脆弱。“离项目驻地不到300米的地方,就是同仁市一级饮用水源地‘扎毛水库’。这更是让我们在施工环保方面压力剧增。”项目副经理林翠军对此忧心忡忡。

林翠军的担忧不无道理,项目驻地共有80余人,每天产生约20吨生活废水,这些废水如何处理成了一道难题。一开始,项目团队想的办法是和同仁市污水处理厂合作。然而,将每天排放的废水从扎毛乡的大山里运输到市区,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成本也大,效率低下。“运输到市区有20多公里远,加上污水处理厂的运输能力有限,这个方法不切实际。”经过讨论,这个方案被大家否决。能不能在项目部自己建设一个“小型污水处理站”呢?林翠军提出建议。

经过到其他建设单位取经和到成都生产污水处理设备的有关厂家进行实地调查,项目团队决定在拌合站生活区建设一个“小型污水处理站”。不到一个星期,“小型污水处理站”便上岗了。别看它只有大约10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管网集中而来的污水,经过均质、均量调节池的沉淀和中和,通过提升泵输送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进行厌氧、好氧等处理。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出来的水,还要经过最后一关:消毒。至此,生活废水这才完成了“净化”过程。“我们专门从成都采购的这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废水能力达到20吨,完全解决了生活区废水净化处理问题。”设备部副部长李彦军介绍说。

解决了生活区废水的问题,隧道施工的污水问题又找上门来。“隧道施工产生的淤泥、机械设备油污、机械设备废水、喷射混凝土污水等如果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将对当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在项目部隧道施工环保会议上,林翠军提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同赛高速公路项目主要为半山腰的五条隧道,隧道污水参合着不少工业废水,采取与生活污水一样的处理方式,难以达到净化结果,必须采用更为高效的工业污水处理设备。项目部邀请青海当地环保学者教授、隧道施工技术专家举行论证会,一种“五级沉淀—高效沉淀—精密过滤—水池回收”的污水处理方式成为最佳答案。

“在施工隧道中建立起来的五级沉淀池,让污水经过固体悬浮物沉淀、生物过滤、生物颗粒物沉淀、液体沉淀和过滤、添加药剂去除残留有害物质五个处理阶段,达到净化目的。”谈起已经高效运转起来的隧道污水处理设备,林翠军侃侃而谈。像这样的沉淀池,项目部一共建了5座,每小时可处理污水20余吨。针对果盖布隧道和总卡2号隧道裂隙水较多的特点,项目部因地制宜,额外加装高效澄清设备和转鼓式精密过滤器,让设备整体净化能力进一步提升,防止污水冲入山脚下的河道。污水处理达标,受益的不仅是生态环境和当地百姓。“我们把处理过后的隧道污水集中到回收池,用于现场洒水,控制隧道施工扬尘,也更大限度地保护了现场技术人员和工人健康。”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员刘元银说。

“为处理生活区废水和隧道污水,我们花费了不少精力,也真正达到了去‘污’无残留、清水绕藏乡的美好效果。”看着专业水质检测公司的报告,王友自豪地表示。(向代文)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