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给预埋槽道穿上“背背佳”

发布时间:2022-10-20阅读次数:

“预埋槽道穿上你们特制的‘背背佳’,确实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在云南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复核现场,专家竖起了大拇指。

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昆明市飞虎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长4.2公里,分为电力舱、综合舱、燃气舱三个舱室,是目前云南省断面最大、功能最齐全、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于2022年3月通过全线验收,各方代表对施工质量及管理水平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时间切回到2020年3月,为迎接南博会的召开,项目团队正奋力攻坚、通宵达旦,向着6月前主体工程完工的目标冲刺。依据“集中统筹、分区管理”的管理模式,4.2公里长的管廊被分成四个工区,分段推进。有的部位开展墙身和顶板浇筑,有的部位进行土方开挖和钢围檩施工,有的部位进行围护桩施工,现场干得热火朝天。

在一次大规模的侧墙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部长吕立猛分管的一工区发生了奇怪的事。部分预埋槽道“不翼而飞”,需要工人拿凿子去挖,才能进行下步工序。“吕部长,今天怕是做不了下一道工序了。槽道看不见,得人工凿出来。”安装工人老杨抱怨道。面对眼前的景象,吕立猛犯了难。

预埋槽道是管廊电力舱内电力支架的预埋件,提前埋在混凝土内,同混凝土舱壁一体成型,方便后续构件安装,能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如今槽道没了,浇筑出来的效果和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期待用新工艺缩短施工时间的计划,显然要泡汤了,吕立猛百思不得其解。

一边是耽误不起的工期,一边是消失的槽道,为解决这个难题,吕立猛牵头成立了以“提高地下管廊预埋槽道安装合格率”为课题的QC小组,小组成员们白天盯在现场,晚上“头脑风暴”,誓要把“消失”的槽道找回来,把施工时间抢回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取样、测量、试验,小组成员们发现钢筋骨架变形是槽道“消失”的主要原因。钢筋骨架犹如人的脊椎,支撑着混凝土,更为预埋件提供“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巨大的冲击力挤压模板,致使“脊椎”变形,槽道自然就发生位移。

怎么把“脊椎”固定住呢?吕立猛想到小时候驼背被妈妈强行穿上“背背佳”的情景。“那何不给预埋槽道也穿上‘背背佳’呢?”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但拿什么做“背背佳”、怎么穿“背背佳”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本着“少改动、巧利用”原则,经过数次试验,大家摸索出了经验:将槽道上下两端锚杆用一根钢筋焊接定位,再接长到与墙壁厚度等宽。“定位后预埋槽道钢表面与模板表面紧密贴合,模板再挤压,槽道也不会位移。”吕立猛解释道。“有了‘背背佳’的支撑,弯曲的‘脊椎’牢牢固定在模板上,预埋槽道大大改善了‘弯腰驼背’的姿势,再重的冲击力它也可以腰杆挺直不乱跑了。”吕立猛如释重负。

“背背佳”的成功,让小组成员们信心倍增,乘胜追击先后进行了2次改进,让“背背佳”更稳更牢固。在此基础上,大家又大胆尝试,将预埋槽道与项目自主研发的模板衬砌台车联合使用,拆模后衬砌表面平齐,外观圆顺美观。工艺改良后,小组对地下管廊预埋槽道安装合格率进行了跟踪检测,安装合格率由75.6%提高到98.01%,让一工区成了样板。后续所有阶段全部按照一工区的经验和工艺施工,全线进度很快提了上来,最终主体工程如期完成。

小发明有大收益。给预埋槽道穿上“背背佳”,成功解决了槽道“捉迷藏”的问题,美化了管廊侧墙外观,也节约了不少返工成本。不仅如此,该项QC课题还荣获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一等奖、云南省建筑业协会一等奖、昆明市工程建设优秀管理小组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李卉  杨捷  许琳)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