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业务动态

聚焦仙新路 | (8)浪漫和荣誉

发布时间:2023-05-30阅读次数:

南京,乌龙山。

1937年12月初,外敌入侵,铁马冰河。乌龙山护佑着千年名城南京。山上的炮台配合水雷扼守住了长江航道,使得侵略者的军舰无法进入下关江面。

2020年3月,仲春的朝阳洒在乌龙山下的公园,绿树苍翠、欣欣向荣。中交二航局的建设者来到乌龙山脚下,他们立志在乌龙山北,向长江另一端建造一座双向六车道的悬索桥。这座桥以乌龙山下的仙新路为名,称为“仙新路过江通道”。有了它,人们跨越长江将变得更加便捷。

乌龙山下,长江之畔,道路旁的香樟树,无声目送这群人进入朴素简陋的驻地。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3年。

带领这群人驻扎江畔的技术负责人,名叫郭佳嘉。

见到郭佳嘉的第一眼,若非工作服,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的样貌,简直看不出他是一位工程师。“只有深入一线,真正了解现场生产情况,熟悉项目管理总体思路,才能‘吃透’设计及施工方案,才能全面考虑施工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郭佳嘉带着这样的想法来到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项目。

从严格意义上讲,仙新路过江通道是郭佳嘉参建的第一座大桥。他时刻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我从他给我的资料中看出了缘由——从深度上讲,仙新路过江通道的南锚碇基坑呈圆筒形,最大深度58.4米,在同类型、同截面基坑中属世界之最;从长度上讲,仙新路过江通道跨江段主桥跨径为1760米,一跨过江,跨径排在世界同类型桥梁前列;从建设意义上讲,仙新路过江通道是联系南京江南和江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建成后,南京城东片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也是跨江发展两大园区之间最便捷的联络通道。

“工程行业有句俗话,叫‘上天容易入地难’。就现有的勘探技术而言,要想完全摸清基坑的地质水文情况是困难的。锚碇的建设永远是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调整的。”郭佳嘉说。

是的,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纵使现代科技精确地测量和设计,也难以确保工程一帆风顺。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渗水、管涌、塌方等情况。

“基坑按照设计需要挖掘18层,每天可以挖出1000多立方米的土方。每一层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让人联想到‘十八层地狱’。”郭佳嘉形象地说道。

他至今仍然记得,2020年底,当基坑开挖到第10层时,泥土突然开始涌动。工人师傅立即停止作业,把情况作了汇报。

“是什么东西在推动泥土?”我不解地问道。

“‘水子弹’。”郭佳嘉言简意赅地回答道。

我下意识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基坑深,水压大,如果侧壁有裂缝,水会从裂缝喷出,就像子弹一样。”郭佳嘉严肃地解释道,“那次意外后,我们立即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发现水不是从侧面喷出,而是从底面渗出,这是常见的情况。”

原来只是虚惊一场。

“每当我站在基坑底部时,就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郭佳嘉站起来,朝窗外看去。“我们必须时刻尊重自然的力量。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员最危险,也最辛苦,他们的细致、警觉、敬业,是工程成功的保证,你应该去采访他们。”

郭佳嘉不再回答我的提问。“你去采采一线吧。”他说。

于是,我走进了一线。

一线建设者中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有来自各地的大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他们曾在泥泞的基坑里,用不为人知的艰辛劳动,为大桥的建成默默贡献着

50岁出头的吴胜义是安徽宣城人,他在基坑里当了1年多的“土行孙”。吴胜义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芜湖长江二桥等十余座大桥工作过,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仙新路过江通道项目,吴胜义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泡在现场。

“在这么深的基坑里,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预判。”吴胜义说。

2021年5月1日,基坑开挖至预定标高,开挖土方量达18万立方米。此时,基坑就像是一个没有底的大水桶,水桶紧紧地压在泥巴上,泥巴拼命地往水桶里面挤。需要抓紧时间给这个水桶装上一个底,因为时间不等人!

“开启底板浇筑的那一天,我们非常紧张。但最终没有发生任何异常,混凝土顺利倾注而下,大水桶终于有了一个底。”吴胜义自豪地说。

2021年6月11日,南锚碇封底完成。尽管媒体称之为“滴水不漏”,但郭佳嘉冷静如常。那晚,他在江畔漫步,面对滚滚江水,写下一首名为《贺新郎·江边咏怀》的诗词。我记住了里面的一句——平生意,固基修道,欲擒苍龙挽天河,通四海,万乘游五湖。

原来,他的诗意与浪漫,都交付给了事业和山水。

吴胜义呢?他的浪漫是不是也是这座锚碇?

“不,不,不。”吴胜义连连摇头。每次从基坑里出来,看着夕阳悬在江上,他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总会忍不住怀念曾经参与桥塔建设的时光。因为晨曦、晚霞和云雾,每天都伴着自己。

“那你为什么坚持下来了?”我忍不住问。

“是荣誉吧。”吴胜义沉思片刻,“我们的锚碇如同力压千钧的秤砣,拉起整座大桥,是大桥跨越长江的关键。当年,乌龙山上的炮台抵御了外来者的侵略;今天,我们在乌龙山脚下也同样能打胜仗,这种荣誉装在心里,可以自豪一辈子!”

郭佳嘉、吴胜义以及其他建设者已经在乌龙山脚下奋战了1100多个日夜,如今,南锚碇主体工程已完工,乌龙山隧道右洞主洞已贯通,上部结构主缆胜利完成架设,为下一步实现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时正值孟夏麦秋之时,项目部的每个人都被晒得黝黑,唯一鲜亮的色彩是他们的工作服。我曾在电视台对他们的新闻报道中,看到了那抹鲜亮的蓝色和橙色。当一束光映照着他们,反射出一道道蓝色、橙色的光芒时,那些奔跑的身影宛如江上升起的朝霞,平凡而伟大、朴实而浪漫……(袁和兴)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