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业务动态

汉江之上凤雏“飞”

发布时间:2020-06-28阅读次数: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人才时,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二者后均成为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如今,在庞统故里——湖北襄阳,汉江之上,身披湛蓝羽翼的凤雏大桥(原名庞公大桥)与水天共一色,成为这座文化古城又一新地标。

“庞统是智者的代表。”中交二航局凤雏大桥项目负责人吴小斌说,“在他的故里建桥,我们当然要无愧于这座桥的称谓。”

化繁为简  小“脚”首秀显实力

二航人说到做到。就在大桥通车前的5月,以此桥为依托的“三塔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价委员会认定为“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坚持课题攻关和技术创新的项目团队智慧的结晶。”吴小斌表示。

凤雏大桥位于襄阳市区,主桥横跨汉江,连接襄城与樊城,是汉江上首座三塔式悬索桥,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

“作为集功能性与景观性于一体的市政项目,这座桥有很多因地制宜的设计亮点,比如国内最小直径锚碇、钢混组合门式索塔、钢混结合梁……但这也往往是施工技术难点所在。”中交二航局凤雏大桥项目总工罗运表示。

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重结构,凤雏大桥南北锚碇均采用受力性能与止水效果更胜一筹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但因其地处城区,受平面空间限制,外径设计仅35米,为国内最小直径圆形地连墙。

“小直径意味着转弯半径小,对圆形墙体的弧线精度要求更高,想要达标关键是选对设备,用对工艺。”罗运说。

为此,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对地连墙的成槽设备展开调查,并对各自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铣槽机在成槽精度方面最具优势,但该设备少且维护成本高的劣势也不可忽视。”工程部长裴小刚指着分析表说,“要想选择既经济又适用的设备,还得结合施工工艺通盘考虑。”

原来,项目团队在仔细分析地质初步勘察资料时发现,易于操作维修、运转费用低的液压抓斗式成槽机也比较适合锚碇区地质条件。

但想实现在国内小直径圆形地连墙成槽施工的成功首秀,不可避免要经受磨砺。锚碇区紧邻汉江,为保证地连墙止水效果,其底部需抵达不透水粉质粘土层,成槽最大深度达54米。对于液压抓斗而言,这如同一项闯关游戏,地质表层关卡主要为杂填土和淤泥质土,承载力低,含水率高,中间层关卡主要为砾石层,孔隙大,透水性强,两重关卡均易造成塌孔,想要安全过关并不容易。此外,据后期补勘显示,个别槽段还存在坚硬的钙质胶结砂岩层,面对这种重量级关卡,孤军奋战的液压抓斗可能会直接败下阵来。

这注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为防止成槽期间发生塌孔,我们在地连墙内外侧施打了水泥搅拌桩,保证槽壁的稳定性;针对局部坚硬的钙质岩层,我们采用冲击钻弥补了液压抓斗的不足,这一组合拳也保证了地连墙成槽工效。”裴小刚表示。

“援兵”之外,更为液压抓斗能力加持的是“以直代曲,三抓成槽”的创新施工工艺。“以直代曲就是以三段直线顺接相连代替圆弧形,三抓成槽就是在每个标准槽段以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展开抓进。”裴小刚解释道。

液压抓斗每抓最大长度为2.93米,考虑到圆形地连墙的线形特征,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将槽段标准长度确定为5.83米,并将南北锚碇地连墙分别细分为31个槽段和36个槽段,各槽段间实行间隔施工,每个标准槽段均采用“以直代曲,三抓成槽”施工方法,同时通过“方向盘”——液压调节块进行平面位置和倾斜度控制,“这一工艺使得墙体最大水平位移不超过7.9毫米,仅为预警值40毫米的19%,完全满足成槽精度要求。”裴小刚颇感满意,“而且化繁为简的施工工艺使我们每个槽段施工平均仅需2.4天,大大缩短了计划工期。”

因时制宜  品质“演出”展英姿

稳固了基石,还要打造挺拔的身姿。凤雏大桥主塔为钢混结合的门型框架结构,其中上塔柱及上横梁为钢结构,高约42.2米,下塔柱及下横梁为混凝土结构,高约27.6米。

“钢塔柱重量轻、外型美观、施工快、抗震性能好,尤其适用于市政桥梁工程。”主塔工区主任工程师刘浪格外中意凤雏大桥的蓝色钢塔,“但要完美呈现它的魅力,还要和混凝土塔柱达成默契。”

为钢混塔柱牵线搭桥的正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明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UHPC的抗压、抗弯、抗渗、耐磨等能力是不可替代的,近几年,几乎所有重点工程、重要结构物都会采用它。”这是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的共识。但令他们感到棘手的是,凤雏大桥钢混结合段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体积达300立方米,如此超大体积的UHPC用于索塔钢混结合段在国内尚属首次,如何调节“明星”状态,保证“演出”质量,是一道没有参考答案的技术难题。

“最担心的是混凝土开裂风险。”裴小刚坦言。

UHPC浇筑体积大,意味着水化热高难养护、钢筋密集难振捣,且凤雏大桥钢混结合段的泵送高度达30米,若不能兼顾UHPC的高强度与施工性能,开裂风险不言而喻。

为此,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携手兄弟单位武港院对UHPC的性能指标、搅拌工艺、温度控制、养护方式进行专项研究,为打造凤雏大桥“定制款UHPC”,研究人员从原材料选择到配合比设计,不放过任何一个优化其性能的可能性,“我们通过试验对比发现,加入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能有效降低UHPC的水化热,掺入钢渣粉对抑制UHPC的收缩效果明显,专用高效缓凝型减水剂不仅可以保证UHPC的大流动性,还能有效延缓它的水化放热速率,这都有利于UHPC抗裂。”参与研究的武港院工程师明阳表示,这也是国内首次研制低热、低收缩、低粘度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为确保试验成果在现场应用万无一失,项目团队针对UHPC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与质量检验全过程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当从现场传回各项性能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的反馈时,裴小刚终于舒展开眉头,“这证明我们成功解决了索塔钢混结合段大体积UHPC易开裂的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了大桥索塔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同时,依托该应用编制的科技成果《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关键制备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示范》也得到行业认可,获评2019年度“中国水运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进场之初,我们就明确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推动项目生产,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精度,达到‘安全、优质、高效、创新’的工程建设目标。”吴小斌表示,“如今,通过系统研究形成的三塔悬索桥钢混结合梁施工关键技术在凤雏大桥取得良好效果,也获得了业界肯定,我想我也有底气说‘这是我战斗过的地方’了。”(延涵 宇翔)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