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文化故事

首页 二航文化 文化故事

聚焦盐港东(5)| 让预制桥墩不“花脸”

发布时间:2022-12-30阅读次数:

作为“深圳市交通建设样板(标杆)工程”,深圳盐港东立交项目的建设备受瞩目。项目位于深圳盐田港东港区北面,总长约7.7公里,包括16座桥梁、5座隧道,设计时速主线为80公里、匝道为30至50公里。建成后,将推动完善盐田港港区交通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的崛起。

12月23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深圳市首个预制装配式桥梁项目——深圳盐港东立交项目主体工程通过交工验收,立体、流畅的桥隧线路与现有的坪盐通道、盐坝高速、龙盐快速、进港路等多条重要通道交叉相连,“山海盐田”等周边旅游风景区近在眼前。在施工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陈超介绍起了这座上下4层、10条匝道的大型枢纽立交桥桥墩的“美容”过程。  

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让预制桥墩整体更“有型”。

“现在的市政桥梁设计已经不再是‘五大三粗’的样子了,怎样把设计方案落实到现场,才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陈超说。按照设计,项目87根墩柱高度从2.6米到13.1米不等,采用上部大、“底座”小的造型设计,像一组笔挺直立、腰身纤巧、敞口盛开的花瓶。

为了给墩柱精准“塑形”,他们在“车间”采用数控加工钢筋半成品,花瓶状墩柱钢筋骨架采用胎架整体绑扎成型,数控机器人对钢筋弯曲的角度、长度严格控制,加工角度精确到1度,定尺长度精确到±10毫米,通过整体吊装入模,利用铰链整体翻身竖立后浇筑。

造型大体有了保证,如何让桥墩更加美观又成了项目团队思考的问题。

经过讨论,他们在原花瓶状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外观细节。陈超介绍,主要是在桥墩表面采用刻槽的设计,这样既让桥梁外观更具设计感,同时也与桥梁外侧的外挂板刻槽相呼应,和谐配搭,更具韵律美感。

怎样才能让这些细节精确地呈现呢?按照计划,率先采用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的桥墩制作地点就在原港珠澳大桥预制件加工基地。“车间”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给桥梁构件外观升级提供了便利。陈超和同伴们又遍查资料,先后到中交二航局建设的南沙大桥等20多个项目“取经”,最后,参考港珠澳大桥建设经验,采用数控压槽工艺,制造出带刻槽的整块不锈钢模板,实现了墩身细节“刻划”的设想。

而项目团队遇到的第二大问题,则是如何让墩柱外观更加“体面”?

按照传统工艺,因为地材、温度、内模等方面的原因,混凝土浇筑之后,很难不留下些许色差或“斑痕”。这样的瑕疵,对于志在创建预制装配式桥梁样板工程的陈超他们,显然是不能接受的。通过深入分析、反复筛选、多次试验,最后,他们在墩柱内模中使用整块不锈钢面板,通过对C50自密实混凝土立式一次性浇筑质量的严密控制,从而一举解决了这个看起来只是“面子”上的问题。2019年3月,预制墩柱首件制作完成,花瓶状墩柱外观光洁、瓷实,有“镜面一样的效果和骨瓷一般的质感”,得到了前来观摩的同行们一致肯定。

在深圳盐港东立交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体现在各个设计细节和施工环节,桥梁排水系统也不例外。但是,怎样更好地让桥面雨水收集系统与桥底下凹式绿地下的多层渗透层净水处理排水系统更加有机美观地联通起来呢?陈超和他的同伴们又“卷”起来了。

陈超介绍,传统市政桥梁桥面排水设施一般都安装于桥梁外部,大致来说,就是在桥面各墩柱处设置集水口,再从墩柱外侧安装排水管与其对接。由于水管容易老化且需经常维修,无疑会增加运营期间的维修成本。拆拆补补倒在其次,重要的还在于从桥下看去,一排排原本优雅美观的“玉瓶”,身上却挂着颜色斑驳的排水管,“青筋”暴露,像在“输液”。这样的场景,十分“磕碜”不说,一旦遇到下雨,水流就会从管子或破损处沿墩柱漫延和倾泻,留下水迹锈斑,远远看去,桥墩就如同被汗渍弄花了脸。

陈超当然不打算将这样的遗憾留在这个标杆工地上。经过研究,他们又对方案进行改进,应用“纠纳整理术”,结合一系列保证安全、质量的配套措施,将排水管道全部预埋在墩柱及桥梁其他部分的内部。这样,以往挂在桥梁“腿上”附加的“输液瓶”变成了墩柱“身体”内部自有循环系统中的“血管”,水从墩柱“芯”里下去,“汗”就不再从桥墩“脸”上流了。

“桥墩能够更加科学、美观,是项目一批又一批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工艺的投入使用。”在已经全部架设完成的互通立交桥桥墩下,陈超满意地说道。(易炳亮)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